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该死,瘟疫过后,我们居然忘记!(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信息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2004年的春节,我坐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郊区的办公室的电脑前,回忆起四年前回国过年的情景。那是出国后头一次回去过春节,也是最后一次陪父亲过年。伤感之下,小时候的往事历历在目。突然有了写作的冲动,那个年代,那些事,那些人,一瞬间从记忆的深处涌现出来,于是从这些深藏的记忆开始写起。30年弹指一挥间,写东西的念头一直深藏在心底某个地方,能够出书算是实现少年的梦想吧。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很舒适的,能够做到这一点多亏妻子和儿子的支持和理解。每个人都有很多很多的梦想,能够实现自己的某一个梦想,是人生的一种满足和幸福。因此我写作没有太多的奢望,就希望写出的东西有时间性,比如将来老了,重新拿起来,能够觉得看得过去。我想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这几年写的东西起码可以自己用来预防和延缓老年痴呆。
    
    信息时报:你是2004年才开始写作,但是你的文笔流畅,构架很结实,信息量也非常庞大,你是怎么做到的?
    王哲:关于文笔,我觉得勤能补拙吧,写得多了,自然就流畅了。我觉得我的文笔也就一般吧,比我写得好的如过江之鲫,只不过因为在我感兴趣的领域高人不多,有些时无英雄竖子成名的意思。信息量靠的是积累,从小就爱看杂书,上大学和工作后也一样不务正业。
    信息时报:你已经把世界传染病史以通俗的方式部分呈现给读者,包括大量图片和数字信息,你从何种渠道取得这些资源?积累过程是怎样?
    王哲:这本书是个合集,只有艾滋病部分是专门写的,其他都是这几年陆续写的。图片是后来收集的,文字是陆续收集的,来源比较杂,主要是从英文资料中来。我对人物传记比较感兴趣,从汤飞凡先生的传记开始写。这本书虽然是传染病历史,但人物是主要的,着重描写了了伍连德、琴纳、耶尔森、赫尔汀这些对人类有非凡贡献的科学人物。传染病的历史也是人的历史,也是英雄史诗,和传染病斗争的英雄更值得怀念和尊敬,这也是本书的一个宗旨。
    书中的不少内容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发现鼠疫的公案,在写伍连德先生传记时,是采用了国内的说法,即耶尔森和北里柴三郎共同发现的。这次进行了认真的考证,查阅了很多文献,终于搞清了这场官司的原委,纠正了流传已久的错误。艾滋病的部分早在从事艾滋病研究时就给报纸写过一些东西,这次系统地写一下,从亲历者的角度,把艾滋病流传和中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早期历史总结出来,算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去年回国的时候拜访我大学时的老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老师,他鼓励我多写一些医学史方面的文章。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觉得瘟疫对历史之深远影响,今后还会继续写下去。这方面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都研究地非常之局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