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勃兰兑斯.青年德意志[M].高中甫,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M].王章辉,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3] 勃兰兑斯.德国的浪漫派[M].刘半久,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4] 恩格斯.评亚历山大·荣克的《德国现代文学讲义》[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 张玉书编选.《海涅文集》批评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6] 梅林.论文学[M].张玉书,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7] 格·冯贝格.论狄俄斯库里接受模式——关于对海涅和白尔尼的接受历史[M]∥张玉书编.海涅研究:1987年海涅国际学术讨论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9] 卢卡奇.作为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M]∥卢卡奇文学论文集:第1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10] 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1750—1950):第3卷,杨自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11] 张玉书.战士海涅[M]∥张玉书编.海涅研究:1987年海涅国际学术讨论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2] 艾克曼.歌德谈话录[M].洪天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13] 特里·伊格尔顿.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M].郭国良,陆汉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