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简单,立意显而易见。读了一本语言“略显粗糙”的作品,我也就索性摘掉冠冕堂皇的面具,同样稍加粗糙却不失本分的谈谈我的感受。 作者杨宜中从事司法宣传工作,我同样毕业于司法警官院校,所学专业也正是法制宣传与法制教育方向,读《致命瓜葛》不免有些亲切。我国法律制度目前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与此同时,法治更是重中之重。而还有一个词,叫人治,无时不刻的穿插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反映“人治大于法治”,其实质并不是国家在人治,而是部分人戴上法治的面具施行人治,点连线,线连面,造就了当下各种如腐败、贪污、内定、后台操作等词汇浮出水面。追逐权力意在获得更多权利并带来更多便利,无疑都是围绕着一个“利”字。小到在校学生,大到政府官员,无一例外。书中类似情况屡见不鲜:副市长刘志一个电话送金小喜读博,房地产大亨与黑帮结伙,副县长保养女大学生,以公谋私等等。金小喜何不是在戴着面具与刘志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林俊义又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换着面具,起初玉树临风趾高气昂的他高薪招到金小喜,实则让他去应对政府官员,之后低三下四卑躬屈膝送礼登门拜访,他也正是运用无数个不同的面具才走到房地产大亨的地位,商人如此,身处官场的刘志又岂能摆脱虚伪的面具,当然,他的结果也自然逃离不了双规的命运。 悲哀的是,此种风气蔓延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命脉——学校。培养人才的天堂如果变成了关系户走后门的圣地,那一所诞生多数人才少数不勤奋学子的学校岂不是沦落为生产造粪机器顺便偶尔出几个有用之才的人肉聚集地?一所如此,全国何为?当在校学生入党也成为一种奢侈,为了入党也要溜须拍马上门送礼的时候,我们还到哪里去找教育的影子?当年轻女孩为了路易威登与奔驰宝马和足以当自己爸爸的男人厮混在一起,人们还凭什么相信纯洁的爱情?当实存名亡的黑帮与商业巨头勾结在一起并获得政府官员的默许而为非作歹的时候,法治又何去何从呢? 人们是否还记得面对领导时的谦卑是出于对其丰功伟绩的由心敬佩?是否还记得接见领导访问时的周全服务是老一辈传下的道德素养与礼貌?是否还记得寒窗苦读品学兼优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甚至,或许我们已经忘了,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公司是工作的地方,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地方。 人们戴习惯了面具,就以为那就是真正的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许有人会说我愤世嫉俗,不能适应社会,那我真的不禁要发问,为什么这个我不能适应的社会,是必须要戴面具才能存活下来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众已经默认了的环境,那它就是环境。只是仍有一群坚守信念的人们,就像找到“鬼村”的“三张”,什么驱赶着他们努力前行,奋不顾身呢? 我的陈述不多,我企图以问号来作为答案。我确定《致命瓜葛》给了我一个真实的场景,还原了真实的生活,它批判,它露骨,它毫不拘束。我也确定,现在逐字逐句敲打的我,是以一种本我的面目回应着这份真实。 然而,明天的我们,是不是又要戴上面具,与更多的面具擦肩而过呢?
《致命瓜葛》
《致命瓜葛》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小说略显粗犷却构思奇巧,写法通俗却刻画逼真,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躬身反省之余,点燃读者的生活激情和希冀,是一部有深刻意义的写实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