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王姬:没想到演《新原野》这么累回归话剧舞台,接受新京报专访,称最难演的就是泥土味混杂着诗意的大段台词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新京报 田超 参加讨论


    
    演出《新原野》这部戏,王姬接连病了两场。图为《新原野》剧本分享会。图/视觉中国
    
    冯宪珍(左)与王姬在《新原野》中饰演一对婆媳。 剧组供图
    9月24日晚,随着话剧《新原野》北京站的落幕,王姬也长舒了一口气,打着点滴连演四天,嗓子几乎失声。剧中饰演王姬丈夫的闫楠说:“之前成都站演出还发高烧了,感觉她就是六团(剧中角色),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怎么打都打不死。”曹禺女儿万方写的剧本,泥土味儿混杂着诗意,还有大段“间离”的台词需要“六团”念出,这也是让王姬感觉最难演的地方。
    从来没接到这么累的一个戏
    演这部戏,王姬接连病了两场,成都站发高烧,北京站嗓子发炎。“从来没接到这么累的一个戏,早知道可能不接这个戏了”。为此,她也向制作人王可然请辞蓝天野将导演的新版《北京人》的排演,把精力主要放在《新原野》这一个戏上。
    《新原野》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农村,主要人物是婆婆服仙、儿媳六团和儿子鞠生。鞠生不满包办婚姻,要追求自己的爱情,六团认定自己是鞠家的人坚决不离婚,服仙以生活磨砺的辛辣和老到维系着这个农村家庭。这对婆媳身上,有编剧万方对中国女性命运的思考。
    王姬初看剧本时,觉得这戏难排,也难演。“六团在舞台上生活在现实空间的机会很少,她常以一个自述者出现,很多地方要站在麦克风前面面向观众,就像在审判席上为自己辩解。同时,她又是讲述者和参与者,我觉得她在这戏中起码有三四种身份。最难的就是那种‘间离感’和跳跃性,如果处理不好,这部戏就会散掉。”
    来自立陶宛的导演拉姆尼·库兹马奈特同样是位女性,她没有把这部戏的重点放在对社会环境的营造上,年代的处理也显得有些模糊,而是对准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部戏的音乐运用丰富,且富有层次感,使得这个有些“间离”的剧本整体风格很统一。
    《北京人在纽约》“阿春”不是最满意的角色
    1987年,王姬去美国之前在人艺舞台上演的最后一出戏是《北京人》,上世纪90年代初她演出了家喻户晓的《北京人在纽约》。这次,她又请辞了新版《北京人》,她说:“可能北京人跟我有缘吧,缘来,缘去。”
    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王姬和蓝天野、朱旭、郑榕、朱琳等老戏骨合演了《甲子园》,这是她时隔25年后重新登上人艺舞台。王姬1981年进入北京人艺学员班,与宋丹丹、梁冠华是同期。不过,她之后在舞台上演的大多是小角色,一年365天有360天都耗在舞台上,常常几个戏轮换着演,这也是她最终离开人艺的原因。“在人艺不得志,还老有人给穿小鞋,我又不会处理这些关系。想想世界那么大,我却一眼就能看到退休的日子所以就决定换个环境。”
    1994年播出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火遍全国,剧中王姬饰演的“阿春”至今让很多观众记忆犹新,她也曾因此获得第1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的最佳女主角奖。不过,王姬自己觉得这不是她最满意的角色,“阿春人物性格比较单一吧,现在对我来说就是回忆,演过了就过去了。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危险旅程》中的林姐,这个偷渡客的人物多丰富啊,演起来挑战度也大。”
    之后,王姬出演了《罪证》《海棠依旧》《红玫瑰黑玫瑰》等很多电视剧。其中,《天下第一楼》和《雷雨》这两部电视剧改编自话剧,也是人艺的看家戏。直到2004年出演田沁鑫导演的《生活秀》,王姬才又一次回到话剧舞台。记者问王姬如果有导演邀请她回人艺演戏会不会接?王姬说:“要有合适的我一定会。”
    谈《新原野》
    与立陶宛导演合作
    谈到与拉姆尼导演的这次合作,王姬感觉也很不一样,“她很大胆用一些喜剧的东西来衬托出悲剧。我觉得这个理念也对,大喜和大悲是并存的,高兴之余也有不见得所有的人都会因为六团而悲哀,所有人都要垂头丧气地生活。”
    另外,这位欧洲导演对于人物的处理很直接,王姬说:“可能西方人都很直接,他们觉得爱就是爱,恨就是恨,人物的性格也很鲜明。同时也很细腻,比如她让鞠生直接躺在母亲腿上,拥抱,这些情感可能是我们中国人已经麻木的。不过,有些东西她也不太理解,比如中国人的含蓄,有场戏是鞠生拉着六团的衣袖走,原来设计的是鞠生拉着我的手。我怎么都觉得不对,如果鞠生能拉着我的手,那我们俩就不会这么激烈对抗了。”
    排演最难之处
    问到排演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地方,王姬说,六团这个人物可能演起来费力不讨好,除了人物呈现上的“间离感”,语言上也很纠结,“一会儿是文绉绉的语言,一会儿是六团农村女人的语言。我也跟万方老师探讨过,能不能改成乡土味重一些的语言,但万方老师觉得那样就丧失了剧本本身的诗意了。”
    角色最打动人的地方
    那这个人物打动人的地方在哪里?王姬说:“从服仙、六团身上,我能看到我外婆、母亲她们身上的影子,所以我感觉这个戏应该是向所有中国传统女性敬礼。”冯宪珍扮演的“服仙”在舞台上张弛有度,也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农村女性被生活磨砺后的样子。王姬说:“冯老师是特别有才气的艺术家,她在剧组是主意最多的,经常有很多好点子。”对于六团和服仙的关系,王姬觉得,这对婆媳呈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不同阶段侧面,而六团也慢慢活成了服仙的样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