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的重要历史价值(2)

http://www.newdu.com 2018-03-22 《学术前沿》 黄念然 参加讨论

    延安文学制度的建立与文艺大众化实践的展开
    文艺大众化实践之所以能在延安得到真正的展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延安文学制度的有效建设。特别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各级文化和文学“领导机关”的介入,使得各种文艺社团的建设、相应的奖励制度以及稿费制度的建立成为现实,极大地促进了文艺与大众的密切联系,使“左联”时期关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理论探讨落到现实实践之中。在构成延安文学制度的诸多要素中,文艺社团的建设及其活动为文艺大众化实践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妨以之为例进行集中分析。
    作为延安文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文艺社团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延安文学走向体制化的直接推动力量。抗战期间。延安及各解放区根据地产生了数以千计的文艺社团。数量之巨是“五四”时期难以比拟的。其中,重要的社团有:中国文艺协会(即“文协”)、陕北锄头剧社、人民抗日剧社、西北战地服务团、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即边区“文协”)、战歌社、陕甘宁边区音乐界救亡协会(即“音协”)、鲁艺实验剧团、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边区文艺界抗战联合会(即边区“文联”)、山脉文学社、烽火剧团、抗大文工团、陕甘宁边区美术工作者协会、中华戏剧界抗敌协会边区分会(即“边区剧协”)、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简称延安“文抗”)、工余剧人协会、延安文化俱乐部、大众读物社、西北文艺工作团、延安新诗诗歌会、延安平剧研究院、鲁迅研究会,等等。这些社团相较于“五四”时期的文艺社团,具有以下突出特征。
    其一,具有更鲜明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性。比如“文协”的宗旨是“培养无产者作家,创立工农大众的文艺”①。“鲁艺”的宗旨是“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与立场,在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历史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文艺理论与实际,训练适合今天抗战需要的大批艺术干部,团结与培养新时代的艺术人才,使鲁艺成为实现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②。
    其二,更注重党对文艺社团的直接领导。与“五四”时期文艺社团组织的相对松散相比,延安文艺社团在管理方式上更强调政党意志及其组织管理,或从理论上强调意识形态对文艺基本主题的规范。比如边区“文联”就强调要“选拔干部、供给文艺食粮,建立抗战中的文艺理论”③,而“边区剧协”则负责协调、领导延安戏剧界,所属有民众剧团、鲁艺戏剧系、烽火剧团、抗大文艺工作团、陕公剧团、民众娱乐改进会、鲁艺实验剧团、工余剧人协会、旧剧研究会、剧作小组、西北文工团、青年艺术剧院等。
    其三,鲜明的大众化导向。强调文艺直接地普遍地为群众服务,成为当时延安文艺社团的一大宗旨。从其构成看,延安文艺社团主要有“知识分子型”文艺社团和“工农兵型”文艺社团两种。《讲话》发表后,随着文艺社团的一体化建构,延安文艺社团所表现出来的大众化特征更为明显。这突出体现在:第一,注重文艺活动的社会实践性。比如,茅盾就称赞说:“鲁艺的教学注重实践,譬如戏剧系和音乐系‘实践’的场所是经常演出——开晚会。美术系有美术工场,文学系则有他们的壁报和延安出版的各种刊物,此外,还采取走出校门的办法,如组织混合的艺术队,到边区各县流动演出和宣传;或编剧成小队,‘扎根’到一地,参加当地的实际工作,体验和充实生活。”④第二,注重艺术形式的大众化。比如以丁玲为代表的“西北战地服务团”的“行动纲领”第四条至第八条明确指出:“以戏剧、音乐、讲演、标语、漫画、口号各种方式向抗日战士及群众做大规模之宣传,使能彻底明了民族革命战争之意义与目标,借以唤起中华民族之儿女们的斗争情绪与求生存的牺牲精神。”⑤第三,强调充分发扬人民大众在文艺上的创造性。比如,在人民抗日剧社演出的《亡国恨》《秋阳》《放下你的鞭子》《死亡线上》《阿Q正传》等剧目中,演员很多为陕北当地农村人。
    其四,注重文艺大众化运动同“民族化”或“民族形式”之利用的相结合。比如,关于如何利用并改造旧形式,鲁艺评剧团“把工作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期是掌握京剧的技巧;第二期是新编历史剧,作为改良和实验的过渡;第三期才是从京剧的技术中化出来,保存其精华,又加进新的成分,而完成新歌剧之创造”⑥。象《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史可法》《三岔口》等传统戏曲的改编都是这些理念的具体体现。
    正是由于这些文艺社团的兴起和相对健全的文学制度的建立,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呈现出勃勃生机。诸如美术展览、巡回公演、大合唱、纪念会、戏剧节、街头诗、秧歌、“民众歌咏班”等群众活动,战地丛书、岩头诗、传单诗和壁画等编印活动,活报剧、平剧、话剧、歌剧等编演活动可谓遍地开花。延安文艺也呈现出与国统区完全不同的气象,虽然还存在着一些毛病,“如戏剧上有四五个脸谱(一个日本人、一个汉奸、一个老百姓、一个抗日军官);作者接触生活不够;不能掌握旧形式的规律;没有系统地建立艺术理论”⑦,等等,但是正如丁玲曾满怀激情地赞颂的那样,这种新文艺基本特点就是“大众化、普遍化、深入群众,虽不高深,却为大众所喜”,“呈现出活泼、轻快、雄壮的优点”,它“实实在在是生长在大众中,并且有着辉煌的前途是无疑的”。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