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由社区词谈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3)

http://www.newdu.com 2018-06-26 华语桥 田小琳 参加讨论

    2.目前直接用拉丁字母表示的汉语词已经长趋宜入,数量逐步增多,要不要有一定数量限制?可能不可能有些规范?
    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英文 (MTV、VCD、ABC、OK),一种是英文字母中加中文(AA制、B超、BP机、Call台)。这两种词语的增多,包括 “卡拉OK”式的词语,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方块字的中文书写里,出现了不少的拉丁字母,目前似乎看中文报刊书籍,觉得不甚碍眼,如果数量不断增多,多到破坏了中文书写的形象、外观,行不行呢?这可是个要未雨绸缪的问题。我们对这类外来词宽松的限度是什么?还是尽管放任自流?
    3.中英文夹杂着说,因而也夹杂着写,是不是语言污染?
    这种情况在香港是司空见惯的,已经成为香港语言交际中的 “一景”。但在香港语文界,普遍认为这是不规范的,不应提倡的。这方面本不应效仿香港,而在内地报刊已屡见不鲜。《新民晚报》(1998年7月30日)一则售楼广告中说 “家住龙柏易居SHOPPING也不成问题”, “至于小狗TROUBLE 汪、汪、汪!高兴的直叫。”我们中文有 “买东西”这样明白的说法,为什么要用英文SHOPPING呢?
    我赞成一些科技术语,医药术语、外国品牌的名字可以用英文写、用拉丁字母写,但那也最好是有一个中文音译名,然后把英文写在中文音译后的括号内。阿拉伯数字进入中文横写格式,是经过规范过程的。用拉丁字母写的外来词进入中文,也该有个规范过程,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最后想顺便说说八股词语问题。
    我们早已过了穿一样衣服,吃一样饭、说一样话的时代。我们的汉语词汇丰富,数以万计就是一个意思,也可以用几个不同的说法表达,完全不必套用一个固定的格式,或者老用某一个词。《新民晚报》(1998年8月1日)从《今晚报》,上摘登了王安平的文章,指出 “慎用 ‘嫂’字”,一个 “军嫂”,表达了人们对军人妻子的敬佩和尊敬,但接踵而来的有 “空嫂、商嫂、纺嫂、的嫂、call嫂……” “嫂”字被滥用了,就失去了对 “军嫂”原有的 “敬佩、尊重”义。 “工程”代替 “战略部署”,本也是个好词,现在也用滥了,不论大小,都算 “工程”,很多 “XX工程”说出来意思不明确,不能达意。某市修建改造全市马桶的计划也用 “M工程”来表达。现在看到 “工程”这个词,先要琢磨一下是真 “工程” (三峡水利工程),还是假 “工程” (幸福工程之类)。另外像 “力度” “举措”之类,也用得太多了,完全可以换一个说法。
    这方面香港的做法可以学习。香港有百报城的美誉,中文报纸在语言运用上很少雷同的说法;报道同一条新闻,各有各的说法,语言尽量新鲜生动,很少八股腔。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问题涉及到很多具体问题,张志公先生生前说过 “语汇难”,确实如此。我们要关注社会的语言交际中词汇的应用问题,由微观研究到宏观研究,尽力做到提出的看法对语言的运用有正确的导向。
    参考文献:
    1.许宝华《上海近百余年来的方言词汇变化和商务普通话的发展趋势》,沪港商务普通话学术研讨会论文,1998年5月。
    2.丁琪 《两岸国语在商业社会方面的用语》,沪港商务普通话学术研讨会论文,1998年5月。
    3.郑定欧主编《香港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4.田小琳《香港中文教学和普通话教学论集》,人民教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1 版。
    (香港文化教育出版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