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由社区词谈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2)

http://www.newdu.com 2018-06-26 华语桥 田小琳 参加讨论

    二
    下面就文言词、方语词的有关规范问题提一些问题和看法。
    (一)文言词需要抢救
    文言词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抢救,人们掌握文言词的水准会像文言文一样,一代不如一代。而文言词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精华,经过几千年的运用筛选出来,保留至今。数量本来不多,如再逐年减少,是很可借的事,应引起注意。
    我在《北京晚报》上看到北大吴小如教授写的一篇小文章,题目是《 “生死攸关”的词语》(1998年6月17月1日) 举了三个例子:
    例一:先生积劳成疾,终致一病不起。
    例二:在他身后留下了好几部可看的影片。
    例三:共打法颇有杨阳的的遗风。
    文中指出, “一病不起”用在病愈人身上, “身后” “遗风”都用在活着的人身,全用错了。其实这些词都不是太难的文言词或者书面词。如果词里有占汉语语素的成,恐怕用错的机会就更多了。不少有来历的成语,里面有古汉语语素,如果不了解这个古汉语语素的意思,就影响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不敢再用这个成语。不用的人多了,这个成语就会消失。比如  “栉风沐雨”“ 鳞次栉比”中的 “栉”,其实就是梳子齿儿。用 “鳞次栉比”  形容香港的密集的高楼是恰当的。香港人常用 “石屎森林” “水泥森林”来形容,如果能用 “鳞次栉比”来形容,不是更生动,更雅气吗?
    如何让文言词、含有古汉语语素的成语多保留一些,来丰富现代汉语词汇呢?有计划地在中小学的语文、历史、地理等科目中安排相当量的文言词和成语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这是基础教育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只是选有一定量的文言文在中学语文课本里,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我注意到香港的报刊书籍中,仍然很注意保留文言词用语。像恒生银行,还印出有关办各种喜事的专用文言词语用法的小宣传单,而殡仪馆有专人代拟讣告祭文,一律用文言写。看到了 “之子于归”的喜贴在宴会厅上,增加了文雅庄重的气氛,减少了俗气。
    就连香港通俗的八卦周刊,在相片说明中,都用一些文言词语。比如下例(金艺员陈慧琳相片说明文字):
    陈慧琳歌、影两忙之余,在广告界亦大展拳脚,继化妆品广告之后,打印机广告又出笼,发展形势大好,大有机会问鼎广告天后宝座。
    《东方日报》是香港中文报纸销量最高的报纸之一,有的标题亦有文言词语。有一则新闻正标题是 “星光电讯裁员370人”,副标题是 “传呼业式微,上半年炒逾千职工”。这类的例子很多,屡见不鲜。
    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交融点,在中文书面语方面体现出保留较多的文言词、书面语词、书面语词,这是语言的民族传统。当然,这和粤方言本身保留了较多的文言词不无关系。但在中国书面中文的运用上,从中学生、大学生的文章中已看出保留较多的文言用语,和内地的书面语风格不同。总之,我们保留更多的文言词语、成语方面还要想些办法。香港和台湾的一些做法都可以借鉴。
    (二)方言词需要吸收
    普通话是全国的标准口语。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语为基础方言,因而北方方言是一种强势方言。《现代汉语词典》吸收较多的仍是北方方言词。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经济开发区、特区,在中国崛起,带动了粤方言也成为强势方言,加上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一时间粤方言北上。 “生猛海鲜” “饮茶” “桌球” “煲电话粥” “打工仔” “打工妹” “炒鱿鱼” “打的” “大排檔”等粤方言词活跃在北方的报刊上。
    可以预见,近几年上海经济的腾飞,上海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地位又会重现,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吴方言也作为强势方言出现,相信普通话词汇除了吸收粤方言词以外,也会吸收吴方言词。
    方言词的构词和普通话词语的构词基本上是一致的。当然,用方言语素(写出来是方言字,不是通用汉字)组成的方言词是不可能进入规范词语的。此外,很多方言词有生动的表现力,规范词语吸收方言词来丰富自己是很方便的事。方言词应该比文言词、外来词、社区词进入汉语规范词汇的数量都要大才对。
    举个例子来说,在香港见到 “皮草”的说法,就是北京人说的 “翻毛大衣”,说文雅一点是 “裘皮”,再说具体就是 “狐皮大衣”或 “貂皮大衣”等等,是女人穿的。 “草”就是 “毛”,成语 “不毛之地’可以为一佐证, “不毛之地”说的是不长草。北京话又有 “毛草” “毛毛草草”这些词, “毛’和 “草’是并列的同义语素。规范词人可吸收 “皮革”  这个方言词。
    由此可见,方言词作为规范的源泉,潜力还是很大的。我们还应该相当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方言词上。比起外来词,方言词到底有 “同声同气”的优点,一旦被规范词语取录,那完全是一定人的样子。
    我们希望,在新的世纪中,由于现代交通的方便,信息的发达,方言区的交流实际上已不受地域阻隔的太大影响,有更多的方言词进入规范词汇的大家庭。
    (三)外来词需要规范
    中国和世界各国正式及频繁的往来,外资在中国投资的增多,加上公派私往留学生的来来往往,中国人英语水平和其它外语水平的提高,1997年7月受英国殖民统治百年的香港回归祖国,这些社会背景,使得汉语吸收外来词具备了史无前例的方便条件。展望21世纪,现代汉语词汇吸收外来词的数量还会增加。
    香港由于历史的原因、吸收外来词的条件优越,特别目前也推行 “两文(中文、英文)三语 (普通话、粤语、英语)”的政策,香港可以多吸收一些外来词而成为一个 “试验场”。也就是说,香港吸收外来词不妨多一些,吸收外来词的样式也不妨多一些,为规范词语吸收外来词作试验,作准备。比如 “AA制、保龄球”,已为内地人接受。 “打波”的 “波”,内地不会再接受,那就保留在粤方言的外来词中。
    面对人们求新趋新的心理,对于已经吸收的和将要吸收的大量外来词,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适当规范的问题;至少要有一个正确的导向。这绝不是反对和不欢迎外来词,而是要吸收外来词,让它们在词汇大家庭中融合,协调地生存。
    我们认为有以下三个问题需要讨论研究。
    1.允许或者说容忍多少个 “卡拉OK”式的外来词进入汉语?
    “卡拉OK”这种模式的外来词是很少见的,这个音译词一半用中文写,一半用英文写,没有相应的中文词可以表达。由日文意译,是指个人的交响乐团,意指个人演唱可以有一个交响乐团,意指个人演唱可以有一个交响桨团伴奏。没有一个双音节或三四音节的意译词可以表示。全国东西南北中,口语书面都只有一个 “卡拉OK”的说法。这种模式,不同于 “ABC” “VCD”。 “莱赛”有 “激光” (香港) “雷射”(台湾) “激光”(意译)一组同义词, “飞碟”有 “UFO”(英文缩写)  “空中不明飞行体”不同表示法,而 “卡拉OK”就只得一个半中半洋的写法。
    如果到下一个世纪,有十个八个 “卡拉OK”出来,有百八十个 “卡拉OK”涌现,怎么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