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辑著《世说新语》“三汇本”感言(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文汇报 周兴陆 参加讨论

    众口纷纭谈《世说》
    王恭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自唐宋以降,不要读《离骚》了,熟读《世说》便可称名士。《世说》是诗料,是谈资,能佐酒助兴,娱情解闷,可激励世俗,抑扬风雅。文人大约没有不读《世说新语》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陆龟蒙《小名录》、佚名《琱玉集》,宋人曾慥《类说》、叶廷珪《海录碎事》,金元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明人周婴《巵林》、方弘静《千一录》,清人姚范《援鹑堂笔记》等都大量征引《世说》故事,或作引申,或加以辨正。有十余人专门评点过《世说》,王世懋一生还多次加以品评。
    《世说》行世后,影响广泛,出现了一些仿作,如宋人孔平仲《续世说》、明人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清人王晫《今世说》、近人夏敬观《清世说新语》,以及《女世说》、《儿世说》、《僧世说》等。明后期盛行山人名士的风气,名士们把《世说新语》当经书宝贝读,于是出现了不少仿作品,郑仲夔有《清言》,何良俊有《语林》,王世贞把《世说》删削后与《语林》合为一起,称《世说新语补》,他人又补入李贽批语,影响尤巨。
    《世说新语》为文人提供了各逞才辩的“话语场”,其中一些故事是在挑战人们的价值观,引起后人纷纷论议。最典型的就是《德行》第28则“邓攸避难弃子全侄”的故事。西晋末永嘉之乱,邓攸挑着儿子与侄子俩小孩逃难,自然跑得不快,形势非常危急,他对妻子说:“我弟弟早死了,只剩下这个侄子传嗣血脉。今形势仓皇,不能两全,不如丢弃我们的儿子,带着侄子逃难吧,反正我们以后还可以再生嘛。”妻子同意了。读到这儿,似乎还可以勉强认同邓攸的做法。但刘孝标注引《中兴书》曰:“(邓)攸弃儿于草中,儿啼呼追之,至莫复及。攸明日系儿于树而去,遂渡江。”丢弃小儿,小儿在后面追到傍晚追上邓攸,他竟然第二天把小儿缚在树上自个儿离去了。这不是伤天害理嘛!哪儿有这样做父亲的!后人坐不住了,王楙斥此最害名教;俞德邻骂他绝灭天理;郎瑛感叹晋人竟然如此好名;刘应登、李贽、严衍、张懋修说邓攸最终无子,是老天的报应,他就该绝嗣;王世懋视邓攸为一大忍人;王鸣盛骂道:“小人哉,攸也!斯人也,而可以入良吏乎!”近人赵西陆也说:“此矫情以博孝友之虚名耳。”大家都置疑邓攸这样的人怎能进入“德行”门呢!
    这个故事实在是重人伦的国人所无法接受的,于是也有人巧辩,为邓攸解围。刘辰翁就说:“谓系儿树上者,喜谈全侄而甚之也。”“甚之”,就是夸张的笔法。朱国祯也说:“此史臣描写太过,伯道(邓攸字)决不狠戾至此。”意思说这是史家夸大其词,事实并非如此。但是方弘静就说:“称人之善而过其实,适以诬之。”周召说:“誉之太过,而反没其真耳。”挑战人伦界限的夸张描写,在中国文化里也是不被允许的。
    举这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后世文人对《世说》有多么浓厚的兴味。把这些材料汇辑起来,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世说》,是不无意义的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