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辑著《世说新语》“三汇本”感言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文汇报 周兴陆 参加讨论

    《世说新语》为文人提供了各逞才辩的“话语场”,其中一些故事是在挑战人们的价值观,引起后人纷纷论议。图为明嘉靖乙未十四年(1535)吴郡袁氏嘉趣堂刊本。
    评点是不能脱离文本的批评方式,有些评点看似三言两语,实际上是一言中的;有些评点近乎文本细读,如清初吴淇的《六朝选诗定论》,对诗歌分析之细致透辟,今人也难以企及。可惜,评点这种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方式在现代学术范式里被排斥,受冷落,这是我们今天年轻人文本解读能力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辑注的《世说新语汇校汇注汇评》,作为黄霖先生主编的《古代文学名著丛刊》之一种,最近由凤凰出版社出版了。整理过程中有一些感想,现在写出来,做一个总的交代。
    为什么以袁褧嘉趣堂刻本为底本
    唐人所抄《世说新语》今仅存残卷,传世的《世说新语》是在宋代定型的。宋代《世说新语》的版本有三个系统:
    1、现存最早的是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董弅刻本(下简称“董刻本”),大约在南宋后期传入日本,先藏于金泽文库,后为前田氏“尊经阁”收藏,1929年日本尊经阁丛刊珂罗版影印传回国内,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重新影印,才得以广泛流传。
    2、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刊本,原刻本已不可见,明代袁褧嘉趣堂仿宋重雕本,保存其旧。后世多有翻刻。
    3、清初徐乾学传是楼原藏宋淳熙十六年(1189)湘中刻本,然原本已不可见,今传有雍正八年(1730)沈宝砚校记,附录于四部丛刊影印明袁氏嘉趣堂刊本之后。
    实际上只有董刻本和基于陆游刻本的嘉趣堂本这两种宋本流传下来。蒋凡老师曾编撰《全评新注世说新语》,以董刻本为底本校以通行本,很有文献价值。但因为明清时期国内通行的是袁褧嘉趣堂本系统,许多校勘、注释和评点都是依据此本。现在作“三汇”工作,如果转而采用董刻本,必然造成大量的异文现象,而且许多注评就显得无的放矢了,因此,我依然采用嘉趣堂本为底本。举一个例子来说,《言语》第94则刘孝标注引张资《凉州记》曰:“天锡,字公纯嘏。”王世懋批曰:“世乃有三字字,不可晓。后过江,为人所笑,乃减一字。”意思是说,通常人取字是两个字,张天锡字“公纯嘏”,乃三个字,东晋后被人笑话,就减去一字,字“纯嘏”了。董刻本原文就作“天锡,字纯嘏”,如果以董刻本为底本汇录批语,王世懋的批语就不可理解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