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两种对立的经济原则 齐夫定律描述了人类行为遵守以最小努力获得最大收益的省力法则,也称经济原则。Zipf(1949:20ff)认为言语交际中存在两种对立的经济原则:一方面,有利于讲话人的经济原则是要节省编码精力,尽量少说,用最少的语音努力传递最大的信息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听话人的经济原则是讲话人要尽量多说,应传递充分的、清楚的、没有歧义的信息,使听话人在理解时最省力。Grice(1989)的会话合作原则也包含相互对立的两条准则:足量准则(要尽量多说)和适量准则(要尽量少说),它们分别体现了听话人的经济原则和讲话人的经济原则。Levinson(2000)认为所言是系统性的欠明的,句子的真值条件义是残缺不全的,需要语境信息的充实才完整,语用含义进入到语句的逻辑意义中,这就是语用信息对命题内容的浸润。下例显示语义的自由装载,括号中的内容显示命题内容所涉及的性质、范围都是欠明的,它们都是讲话人根据适量准则而减省的信息。 (60)她是长了(聪明的)脑袋的。 (61)从文件到落实肯定尚需(较长)时日。 Horn(1984)根据数量原则(大致对应于足量准则)和关系原则(大致对应于适量准则)提出了语用分工理论,讲话人选择简短的、无标记的表达式来表示常规关系,用冗长的、有标记的表达式来表示异常关系。这反映了讲话人为节省精力而采用的优选策略。讲话人的策略是在寻求耗费的精力和收益之间的平衡。由于常规关系最普遍、最易为听话人想到,所以讲话人只需使用简短的形式,而异常关系不普遍,不易被听话人想到,所以讲话人需要使用复杂和冗长的形式。 (62)a她停下车。(用常规的方式) b她让车停下来。(用异常的方式) 讲话人是按照信息对听话人的可及度来选择足量准则或适量准则。可及度是指语言使用者从大脑记忆系统中提取一个指示单位的便捷程度,或者是激活指示的速度。可及度影响编码的信息密度。Ariel(1990)提出可及度原则:不同类型的指称词语在大脑中提取指示单位的速度是不同的,指称词语的可及性系统是一个按照“可及度”排列的连续统。Ariel(1990)给出了指代词的可及度梯级: 全名+修饰语>全名>较长确定性描述语>较短确定性描述语>姓>名>远距离指示词+修饰语>近距离指示词+修饰语>远距离指示词+NP>近距离指示词+NP>远距离指示词(-NP)>近离指示词(-NP)>重读代词+手势>重读代词>非重读代词>附着代词>动词人称一致标记>零形式 代词、指示语、名词都是不同可及度标记的词语。指称词语结构越简单,语义信息含量越低,它暗示其指代的概念的可及度越高。Ariel(1990:56)认为可及度较高的指代词在话语里所需的信息处理努力较低,可及度较低的指代词在话语里的信息处理努力较高。高可及度标志语主要指那些依赖话语语境就能获得解释的指称词语,如代词的零形式。中可及度标志语主要指那些须依靠现场物理语境获得解释的指称词。低可及度标志语指那些须从百科语境推知的指称词语,如确定性摹状语、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如果某个信息的可及度较高,易被对方识别,讲话人就应该遵守适量准则,使用较简洁的表达。如果某个信息的可及度较低,讲话人就应该遵守足量准则,使用较充分的表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