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参考文献: [1]鲍怀翘、林茂灿(2014)《实验语音学概要》(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2]陈章太、李行健(1996)《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音卷),语文出版社,北京。 [3]孔江平(2006)现代语音学研究与历史语言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34—38页。 [4]林端(1987)新疆汉话的声调特点,《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96—101页。 [5]林端(1988)新疆汉话的音韵特征,《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106—112页。 [6]林茂灿(1995)北京话声调分布区的知觉研究,《声学学报》第20卷第6期,437—445页。 [7]林茂灿(1996)普通话两音节间F0过渡及其感知,《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159—174页。 [8]刘俐李(2000)论焉耆方言的变调类型,《语言研究》第1期,81—89页。 [9]刘俐李(2004)《汉语声调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南京。 [10]刘俐李(2007)《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巴蜀书社,成都。 [11]张洋(1996)《哈密方言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乌鲁木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