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学校 《新学校十讲》,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无论教科书上关于学校的定义是什么,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许多时候,基于成人的各种功利目的,我们已经将学校的内涵异化了。这个本来理所当然应该属于孩子的地方,变得越来越不招孩子们喜欢,它甚至已经成为某些成人显示自我或者某些地区标榜业绩的场所。 如果从进入小学开始算起,我在学校里已经待了40多年,我热爱学校,但又为之担忧,尽管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我仍然执意要把改变学校的生态作为使命。而且,幸运的是,我身边有一大批有着同样的理想和追求的同仁。 于是,2007年1月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兰惠公寓的一间小会议室里,“新学校行动研究”应运而生,我们的目标是把现在一般意义上的优质学校变成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新学校。 何为“新学校”?简言之,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过去,我们评判一所学校是否优秀,其标准基本上是外在的:家长关注的升学率,领导和同行眼中的教育质量。显然,我们忘记了学校里的人——学生和教师。我始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和老师感受到幸福、快乐,无论外界的评价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学校! 为了追寻理想中的“新学校”,从2007年1月6日这天起直到今天,“新学校行动研究”已经经历了五个年头。 这五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寻找学校的问题,寻找自己的“痛”,因为对有志于变革和发展的校长来说,问题不是灾难而是机会,甚至是资源。 我们一直在寻找和借鉴各种最新的研究工具,包括企业管理界的研究工具,因为我们深知,好的工具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 我们一直坚持从课程的层面推进学校整体的变革。因为只有课程变了,我们才能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服务。 我们还一直坚持成果分享和集体行动,每年的4月和10月中旬的第一个双休日,大家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汇聚到一起,分享各自研究的心得。 我也不例外,每次我都有大约两个小时的汇报。 实在地说,这些年来,那些优秀校长的发言成了滋养我的精神食粮;而每年两次我面向全体的汇报,也成了推动我不断思考、不断前行的力量——因为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 好心的朋友将我的发言整理成文字,于是,也就有了这本《新学校十讲》的小册子。 这些根据现场讲座整理而成的文字,带有明显的口语化痕迹,作为学术著作可能有失严谨;内容上也有部分重复。但好心的朋友们还是建议汇集出版,理由之一就是给参与新学校行动研究的新朋友们提供一份借鉴,以避免每次在年会上重复阐释;同时给新学校研究团队的老朋友们一个完整的资料。我接受了朋友的建议,也想借此机会记录下自己前进的脚印,同时把那些焦虑、忧心和不成熟记录下来,或许可以作为同行者的前车之鉴。 无论我们希望赋予学校多少使命,都没有理由剥夺孩子们童年的快乐。因而,循着建设学生快乐的校园、以实际行动重新定义学校的目标,我们乐在其中,并会一直前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