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体:文艺人民性须由文艺家实现 文艺的人民性,还要通过文学家艺术家主体来实现。 习近平同志强调,“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反映好人民心声,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并不是能够轻易做到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良知问题、感情问题、责任问题,不仅仅是作为文学家艺术家站在人民的生活之外表达同情之心,而是在根本上要求文艺工作者在思想情感上,在立场上真正的站在人民一边,“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极高的要求,考验着文艺工作者的思想修养、艺术操守和责任意识。 三、标准:文艺人民性有其美学与艺术述求 文艺的人民性,不仅是对文艺的价值要求、历史要求,也是对文艺的美学要求、艺术要求。 人民的文艺,应该有其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和美学标准,优秀的人民文艺应该是其内在的精神价值与外在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习近平同志讲话中要求文艺工作者遵循艺术规律,“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求艺术“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这是在美学层面为当代中国文艺的发展树立的新理想、新方向、新标准。习近平同志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他对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强调,有着极强的针对性,不能否认,在市场经济趋利性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会消解对崇高价值的信仰,但真正的文艺家不会放弃对崇高价值的追求。今天,对这一审美理想的重建,是为文艺找到了灵魂,为文化找到了脊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