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杨明刚: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科研管理处副处长、《艺术评论》专栏主持 重构当代人民美学这一建设性指向,务必从丰富的古代文艺理论遗存资源和华夏审美土壤中汲取养分,以期从中生长出中国特色的当代人民美学统摄下的文艺标准系统和本土话语体系,不仅是对古代文艺理论现代转型的延展与升华,更是今天重构足堪与西方艺论对话、交流的当代人民美学开放系统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本土途径。 一、载体:文艺人民性须借作品体现 文艺的人民性,首先要通过作品来体现。 作品是审美意识的载体和媒介。因此,以作品为中心的“作品中心”论就成为我们展开讨论的逻辑前提和现实需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能不能以人民的需要为中心,是对优秀文艺作品的本质要求。只有反映我们这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抒写我们这个时代的大故事,抒发我们这个时代伟大人民的情感与审美体验的作品,才是无愧于时代的,才是真正优秀的作品。纵观文艺史,能为后人所推崇的优秀作品,都是深刻反映其所处时代的人情人性、文化精神的,都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生产生活关系在文艺中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和表达我们这个时代人民的思想情感,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以广阔的题材和多种多样风格、形式的创作,追求文艺真善美的永恒价值。这就更加凸显了社会主义文艺和文化的意义。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