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方兴未艾的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中,同样需要“入”与“出”的结合。不过,与传统纸媒印刷时代的文学批评相比,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入”与“出”有了新的含义。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入”与“出”,其对象需要从文学文本扩大为网络媒介场、网络文学范式和网络文学文本三个层次。即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入乎其内”,体现为顺次进入中国网络媒介场、中国网络文学范式、中国网络文学文本;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出乎其外”则是个相反过程,体现为顺次走出中国网络文学文本、中国网络文学范式、中国网络媒介场。 对于传统印刷文化中的文学批评而言,是没有必要提出走进印刷媒介场和印刷文学范式问题。因为今日有影响力的专业批评家多数属于“印刷人”,他们的批评素养和专业批评知识原本就来自于印刷文化的滋养。批评实践中,他们不自觉地或天然性地就会使用印刷文化建构起来的思维方式、文学观念、批评方法等对印刷文艺现象从事批评实践,这里不存在媒介场和文化范式错位情况。而中国网络文艺批评则不同。尽管以“网络原住民”为主体的“网民批评”声势浩大,但这种随机性、口水化、感发式的“准批评”话语还不足以独立撑起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天空。今天,成熟的网络文学批评需要专业批评家的介入,或者形成专业化的个体批评,或者形成专业批评家与“网络原住批评家”合作式批评。不管哪种情况,都涉及到专业批评家走入中国网络媒介场和网络文学范式的问题。这需要当代专业批评家认识到,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网络媒介文化生产场和网络文学生产场已经形成,它们具有不同于印刷文化场和印刷文学场的生产方式、运作法则、资本类型、要素间的位置关系等,因此生产出了不同于印刷文学的新的文学范式。时至今日,中国一些专业批评家仍缺乏这样的认知,更没有悬置已经习惯使用的印刷文学观念、评价标准、批评方法的勇气和能力,或者先入为主地以旧范式观念、标准来丈量新范式,武断地得出网络文学是垃圾、不值得进行专业化批评的结论;或者仍站在网络媒介场和网络文学范式之外,使用旧的文学批评手段、方法进行隔靴搔痒式的批评操作。这两种情况都注定无法形成有效的网络文学批评。也正因如此,呼吁专业批评家走进中国网络文学现场的声音越来越高涨。此处强调的是,“入场”之说还是有些笼统了。其实,这里应该包括进入网络媒介场和网络文学范式。前者需要批评家进入网络空间,在必要时主动成为“网络移民”,并熟悉网络文化的思维方式、文化规范和网络文化语言等。后者则进一步进入网络文学世界,了解网络文学类型,确认网络文学理念等。也正是在这两个前提之下,批评家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具体网络文学文本,从而实现文本层次的“入乎其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