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参考文献: [1]卜师霞 2002 论形声字形符系统的产生及其功能,《北华大学学报》第1期。 [2]陈炜湛 1987 《甲骨文简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3]陈英杰 2011 《文字与文献研究丛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郭沫若 1972 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考古学报》第1期。 [5]郝茂 2000 秦简中的传承字与新出字,《新疆大学学报》第1期。 [6]黄德宽 2014 《古汉字发展论》,中华书局。 [7]李曙华 2004 系统科学——从构成论走向生成论,《系统辩证学学报》第2期。 [8]李运富 1997 《楚国简帛文字构形系统研究》,岳麓书社。 [9]罗卫东 2005 《春秋金文构形系统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10]齐元涛 1996 《说文》小篆构形属性的计算机测查,《古汉语研究》第1期。 [11]齐元涛 2011 汉字发展中的成字化,《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12]王凤阳 1989 《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 [13]王贵元 1999 汉字构形系统及其发展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 [14]王贵元 2010 汉字形体演化的动因与机制,《语文研究》第3期。 [15]王贵元 2013 汉字发展史的几个核心问题,《中国语文》第1期。 [16]王宁 2000 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暨南学报》第2期。 [17]王宁 2015 《汉字构形学导论》,商务印书馆。 [18]赵诚 1993 《甲骨文字学纲要》,商务印书馆。 [19]赵平安 1990 汉字声化论稿,《河北大学学报》第2期。 [20]郑振峰 2006 《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