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一党专政”是个似是而非的伪命题

http://www.newdu.com 2017-10-11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一党专政”是个似是而非的伪命题
    
    推荐人:贾元昌
    

    推荐理由:中国道路的优势有哪些?中国社会主义在广阔的世界文明视野下是什么形象?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要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的功绩忧患是什么?这本《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是京沪五位青年学者认真思考中国问题、直面现实弊端的思想结晶。他们分析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得失,不仅旗帜鲜明地支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而且诚挚地指出在新技术的时代如何改善党的建设和如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政府是智慧还是愚蠢,无疑是政治体制的最大正当性问题。然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这个命题,似乎已经被现代的大部分政治学者所遗忘。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智慧与否最根本的标准有两条:一是能够维护整体利益,而不是以局部伤害整体;二是有长远眼光,而不是鼠目寸光,走一步看一步。
    西方式政党乃私党、分立之党、派系之党、轮流坐庄之党。一如当年美国总统华盛顿等政治家所预见的,党派政治造成的国内政治对立与分裂,已然成为代议制政体的致命伤。极端形式就是乌克兰等国家的状况,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危机之中;温和形式就是美国等国政党之间的相互拆台,使得政府陷入无所作为的境地。
    中国共产党乃公党、合一之党、团结之党、长期执政之党。党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就如同党章规定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是由于中国“政党-国家”的根本制度安排,使得国家除了传统角色之外,有了中共这样一个“国家战略者”,一个“集体人”的替身,不断谋划长远、谋划全局,从而有可能将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做实。
    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使得党的决策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并通过一届接着一届的连续奋斗,推动国家长远目标的不断实现。
    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不断制定并实施国家发展的路线与规划。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基本路线,一中、二中全会确定中央机构的人员组成,三中全会进行体制改革设计,国中全会进行党的建设、依法治国等重大设计,五中全会设计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六中全会进行其他重大战略设计。
    西方选举体制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体制,不需要什么长远打算。哪里有什么长远利益,有的不过是如何赢取下一次大选的选票精算。难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恩格尔要抱怨:“当中国为了下一代而制定五年规划的时候,我们(指美国)的一切计划都是为了下一次选举。”同时,由于政党轮替,不断“翻烧饼”,造成巨大的“沉没成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善治之本就是要把最能干的人选上来治理国家。治理中国的政治团队正是中华民族最优秀、最实干的群体,新加坡的李光耀先生通过亲身观察发现:正是十几亿中国人中最杰出的分子在掌舵。
    “一党专政”是个似是而非的伪命题。中共权力体系是个开放的体系,并没有哪个个人、家族、团体垄断权力。党章规定,年满十八岁的各阶层先进分子都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领导层的成员是通过实干才晋升到现在地位,同时绝大多数人也都是出身平民,并无特殊的资源。这与我国传统贤能政治试图从平民中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的做法,并无不同。从来就没人说过中国古代是文官集团专政。当然,如同进入文官集团需要认同儒家基本价值规范一样,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于进入当代国家治理集团也是必要的前提。
    西方有句谚语:选举是诗歌,治理是散文。竞争性选举体制,确实能够产生充满煽动力的政治诗人,但是否就是治理国家的最佳人选就要打个大问号了。中国讲究的是“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与奥巴马从来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不同,习近平是先治村(6年)、治县(3年)、治市(11年,3个市)、治省(11年,3个省)而后再治国,即便到了中央,也经历了5年的最高领导人“见习期”,才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


    
    


    ——摘自《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
    
    

    具体图书信息请点击页面右上角图书链接处查看。
    
    

责任编辑|崔培
    
    注明: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文章下方的评论框里留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