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近三十年新旧信息研究概况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 郭雅静 参加讨论

    摘要:
    语言学中信息结构的研究肇始于布拉格学派的创建人马泰修斯,他的“句子功能透视”的理论,强调以信息传递这一着眼点来分析话语和文句(陆俭明2016)?信息结构研究涉及的概念很多,如陈虎(2003)指出的,在各类相关文献中,“主位”、“述位”、“话题”、“说明”、“焦点”、“预设”、“新、旧信息”等各种术语林林总总。本系列综述旨在对信息结构所涉及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以利于对信息结构研究的系统把握。
    关键词:
    信息结构 新信息 旧信息
      
    1.信息的定义  
    何伟、高生文(2011)指出,对信息的专门研究要追溯到Shannon等人创立的信息论。在信息论中,“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的随机性的东西,是对不确定性的量度”。最早把信息论运用到语言学领域的是以马泰修斯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直到韩礼德把信息结构看作语篇功能的一种体现手段,结合主位结构和音系特征等对其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时,语言学界才对信息结构、信息状态等给予高度的重视。语言学所说的信息是话语信息,是以语言为载体所传送的信息内容。  
    Halliday(1985)把信息定义为:“已知的或可以预测的和新的或不可预测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与数学概念上所说的信息不同,在数学中信息指对未知的测定。在语言学的意义上,信息是由新旧交替产生的,所以信息单位是一种由新的和已知的两种功能组成的结构”。  
    陈忠(1999)对言语信息的定义为:言语信息是言语活动者(人或语言处理器)之间以语言符号为媒体进行沟通、消除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主体动机、目的得以实现的手段。简单地说,是不同交际者利用语言这一媒介相互作用、施加影响的根本方式。信息从一方传递到另一方,其最终效果或者是使得受信者新信息增加,或者是根据接收的信息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语法学中对于信息的研究主要有信息价值、信息突显度和信息状态等方面,而对于信息价值和信息突显度的研究也涉及信息状态。  
    彭宣维(2011)从信息价值角度对汉语代词系统进行了分类,该文认为,从代词所指的性质看,代词可分为两类:已知性成分和非已知性成分(即新信息成分)。而从语义特征角度来看,代词可以分为表事物性信息、品质性信息、数量性信息、事件性信息、状态性信息等几个语义范畴。从这两个维度出发,就可以对汉语代词系统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这里的已知性成分和新信息成分其实也是信息状态的两种形式。  
    詹姆斯·保罗·吉(2011:123)谈到了信息突显度的问题,他认为,我们可以在句子中区分两种类型的信息,首先,相对较新的、相对不可预测的,可以称为“信息突显度高”的信息。该文认为,任何一个实词如果不知道确切的意思,那么它在句子中的实际意义是不可预测的。因此实词通常比虚词的信息突显度高。其次,特定的、假定是已知的、或者可以预测的信息,可以称为“信息突显度低”的信息。很多时候,即使没有听到一个虚词,也完全可以预测它应该在什么地方、具体是哪个词。因此,虚词通常比实词的信息突显度低。除了实词和虚词这种大的对立之外,该文认为信息突显度的区别只能在实际交际语境中获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