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述要(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民族翻译》2013年第3期 黄行 参加讨论

    (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牵头开展的“七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2],从语言使用功能角度,分别以各种少数民族语言和各级民族自治地区为单位交叉描述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区分布、在不同社会领域的使用状况,全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民族语文政策和规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现状。课题的调查范围涉及国内有少数民族语言分布的20个省区、30个自治州和113个自治县/旗,调查语言使用者的抽样人数约10万人。这部著作的基本内容是根据课题组的第一手调查材料分别以语言(60多种在我国大陆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和地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为纲全面描述了我国各少数民族语言和各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情况,具体语言文字使用领域包括政府公务、学校教育、文化宣传、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民间活动等。对少数民族母语的使用(包括单语和双语使用)人口通过典型抽样的数据进行了推算,提供了比较准确和权威的全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人口数字。这部著作的主要结论是,少数民族语文仍然是少数民族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是构成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要素,政府的民族语文政策和管理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落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民族语言之间的接触明显加强,语言关系和语言社会功能也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和变化。但由于少数民族语言自身发展的局限和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实际需要,有些少数民族已经出现本民族语言的单语制转向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制,有些通用双语的民族可能会从以使用本民族语言为主的双语制转向以使用汉语为主的双语制,还有些已经全部通用汉语的少数民族可能会逐渐放弃母语而完全转用汉语。这样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时期。该书发布的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状况的资料,对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世界的书面语:使用程度和使用方式概况(中国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国际语言规划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世界的书面语:使用程度和使用方式概况(中国卷)》[3]是一部大型的描述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社会语言学著作。这部书的特点是把我国语言的民族分布,使用地区,使用人口,语言的使用、兼用和转用情况,双语社区,语言规范程度,语言的法律地位,以及语言文字在行政、立法、司法、意识形态和宗教、教育、出版、广播、影视、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社会使用领域的使用类别和程度,按照国际统一的语言使用活力参项框架做了系统的调查和描述。语言使用的原始资料主要来自民族地区的实地调查,同时尽可能地搜集了各类年鉴、人口普查资料、政府机构的统计报表、文献报刊等有关语言文字使用的数据资料。《世界的书面语:使用程度和使用方式概况(中国卷)》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在内容的安排方面很接近,但在资料的调查和描述方式上有较大不同,前者主要是通过语言使用的问卷调查和量化指标体现的。 
    3.《我国新创和改进的少数民族文字试验推行工作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我国新创和改进少数民族文字试行工作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中华社科基金,1995)是“八五”时期根据国务院1991年[32]号文件的指示和部署,由国家民委语文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联合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的民族语文工作机构,组成新创和改进少数民族文字调查总结工作组,分别对德宏傣文、景颇文、载瓦文、西双版纳傣文、拉祜文、佤文、哈尼文、川黔滇苗文、黔东苗文、布依文、侗文、湘西苗文等12个文种的试行工作进行全面调查总结,形成一组研究报告。各文种的报告对文字的创制或改进以及试验推行的过程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着重调查了这些文字当时在民族地区的小学双语教学、社会成人扫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领域的使用情况,同时也反映了这些新文字在地方政府、公检法部门等正式场合与民事、文娱、医药、宗教等民间活动场所的使用情况。根据这一项目调查总结的结论,我国多数创制和改进的民族文字在试行期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本民族干部群众的欢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