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互相尊重的医患关系 沈柏用穿的白大褂跟许多医生不一样:穿着特别挺括,看着特别精神。 他记得在法国学习时,科室主任出门诊时,一定要扎一根领带,白大褂口袋里一定插两支钢笔。“当我们要求患者尊重医生的时候,医生自己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足够让对方尊重。” 有医生形容法国医院氛围,是“讲究勤奋、细致而优雅地行医”。而互相尊重的医患关系也令中国医生们印象深刻。 急诊科医生杨之涛记得,患者们无论是称呼“小医生”还是“教授”,总是用“您”。 郑民华记得他在法国的第一次直面死亡。那是刚到法国6个月,晚上第一次值班。一位手术病人突然去世。当时一位上级医生也没有,他很忐忑,不知如何处理,护士告诉他不用担心,只要写好诊断就行。但他还是内心不安,找到病人家属电话打过去,正是凌晨2时许。患者的女儿听了这个坏消息后,说:是真的吗?我们明天来。第二天女儿一家齐齐来到医院,安安静静与逝者告别。 在法国做了6年外科医生以后,郑民华思考:其实,不安全感的根子是否在于公平性?医生如果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无论医生还是病人,是否就会安心?“这样病人来医院看病,就不会想着非得找位认识的医生不可。” “是不是一味扩大病房才是好医院?”沈柏用这个问题,震旦大学医学院院长富莱梅在1948年上海法语医师协会发表的演讲,给出了跨越时空的回答—— “在大城市中,一所医院的院务发达与否,并不由一二个单纯的因子来决定,而是有赖于许多、不同、繁复的因素,诸如:医院所在地区内居民的病率;医院各等病房的价格以及住院费用与居民一般经济力量的比较;医院的声誉;院内医务人员的声誉、学识及服务精神等等。” 演讲中,富莱梅还讲了两个令他高兴的方面:一是,平均住院日明显下降;二是,免费病人数量激增。 免费病人数量激增为何要高兴?富莱梅说:“此一广收贫苦病人之政策,不仅救助了许多贫病无依的群众,仰且俾予医学院实习生以更多的机会来见识,研究各种疾病……”简言之,医院感谢患者帮助医生成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