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文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能够让人记住的大概只有“四大谴责小说”,而科班出身的中文系学生也对它了解甚微。然而《“晚清文学”研究读本》的作者们撕开晚清文学这看似单一平淡的表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正如“出版说明”中指出的,研究者有意识地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引入出版,教育,学术史等视角来呈现文学的复杂性。使得本书以前所未有的多层视角探索“晚清文学”这一问题,以一锥刺地,“一锥”之上汇集力量的多寡,那么“刺地”之深之扎实程度则可想而知。在《“晚清文学”研究读本》众多脉络中,本文试图以晚清时期文学作为一种知识的创造、确立和传播这一维度,为本书的阅读提供一点参考。 新的世界尚未建立,旧的世界已然坍塌,晚清文学正是在这尴尬的新旧之交起舞的。外来文化对晚清作家/学人的冲击,导致作家/学人的接受与创作不同以往,除了小说作家创作出了科幻,狎邪,公案,谴责,哀情等多个类型的小说,更有其他艺术家对京剧,画报,弹词,翻译等文化作品的形式进行的尝试和探索。“总论”中,王德威先生论证晚清小说现代性的发生与发展时,在《被压抑的现代性》一文中指出,晚清小说创作是从“颓废的气质中迂回而生”,“化正常为异常”。这种颓废的气质大量地弥漫在谴责小说,狎邪小说和科幻小说中,如写妓院风光的《青楼梦》(起名正与《红楼梦》差一字,内容却大相径庭);借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名字敷衍新故事的科幻小说《新石头记》。通过对原来的经典小说的谑仿、重写,将现代性若隐若现地设置在看似“惨不忍睹”的经典重写中。王德威先生也指出,晚清小说亦开始移植西方的叙事类型,引介西方理论等,包括对西方文学或理论的“误读”。尽管这是“一场未完成的,乌托邦式的试验”,但是处于今日时代的我们再对照五四小说对西方文学的吸收,则晚清小说这种试验的意义更加突显。除此之外,王斑老师对梁启超的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的民族素养的希冀展开了详尽深刻的论证,唐小兵老师在《蝶魂花影惜分飞》中对鸳蝴派小说体现的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与平民社会关系的论证,亦对在残垣断壁中建构一个怎样的现代世界有诸多珍贵见解和启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