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虚词“维/惟/唯”、“伊”、“繄”的用法及其词源 本部分先分别列举“维”、“伊”、“繄”的语法功能,然后比较它们的异同。需要说明,这些字出现的文献,不止于《毛诗》、《左传》、《国语》。 2.1 维/惟/唯(12) 2.1.1 指示代词,居主语后指示强调主语 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书·酒诰) “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书·大禹谟)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僖五,《书·君陈》同) 俞敏先生说:“(《酒诰》)这两个例子里的‘惟’,等于指示代词‘是’。在汉藏母语里,‘宾语’在最前,指示词在它后头,动词在最后……‘酒惟行’就是‘行是酒’,‘酒惟辜’就是‘尤是酒’。”(13)本文赞成“惟”等于指示代词“是”,但不认为它前面的“酒”是宾语。“惟”指示、强调它前面的名词、代词,可以在主语后头,不一定非得在所强调宾语后头。“酒”是主语,“酒惟行”即“惟酒行”,“酒惟辜”即“惟酒辜”,谓百姓丧乱道德、邦国丧亡,其原因只是这酒滥用(酒行),这酒招致上天罪讨(酒辜)。 《僖五》“惟”与“非”相对,谓语相同,而主语不同,“非”否定其前之主语,“惟”肯定其前之主语。 《大禹谟》例如果就后半部“汝惟不怠……”看很容易认为是副词,但从全部看,“朕……”与“汝……”构成对比,谓朕已倦而惟汝不怠,“惟”的指向是“汝”而不是“不怠”。 2.1.2 指示代词,在名词主语前,相当于“是”,作定语 三百维群……九十其犉……三十维物。(小雅·无羊) “维”与“其”互换,作用相当于指示代词“是”。“九十其犉”即“其犉九十”,“三百维群”即“是群三百”,“三十维物”即“是物三十”。 所指示对象往往是被强调的,维/惟/唯有“特、独、仅”义,作定语。例: 唯善人能受尽言。(周语下) 唯魏氏及七舆大夫与之。(襄二三) 今君若步玉趾……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嘉赖之)/(昭七)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赖之)?(襄三一) “唯”皆强调主语,而不是谓语,所以不是语气词或副词。它由特指代词虚化而来。《昭七》“岂唯寡君”,《襄三一》“岂唯二三臣”,只出现主语,并且例“唯”与“实”可以相比,更能证明“唯”是强调主语,而不是通行认为的修饰谓语的副词或修饰全句的语气词。它们与上举《酒诰》例都是指向主语,但位置发生变化。 被指示、强调的,可以是前面有指示代词的偏正结构。如: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小雅·鸿雁) “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德,其敢以许自为功乎?”(隐十一) “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襄十三) “唯、维”,强调指示名词性词组“此哲人”、“是一二父兄”、“是春秋……者”。 指示的对象也可以是代词: 曹畏宋,邾畏鲁,鲁卫偪于齐而亲于晋,唯是不来;其余君之所及也,谁敢不至?(昭四) “唯”强调“是”即曹、邾、鲁、卫。 2.1.3 指示代词,作介词的宾语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周南·卷耳)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小雅·四月) 《卷耳》笺:“我则以是不复长忧思也。”“维以”相当于“是以”。但现在多一方面认为“维”是语气词,另一方面又认为“以”后面省略了指示代词“之”。 2.1.4 系词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邶风·硕人) 番维司徒,家伯维宰。(小雅·十月之交)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大雅·板) 《硕人》孔疏说:“谭公又是其私(《毛传》:姨姊妹之夫曰私)”,《板》郑笺释“维”为“为”,都释为系词。这些“维”一方面沿着强调其前主语的指示代词的用法习惯,一方面其前面的主语并不都具有需要强调特指的惟一性,所以“维”的作用就逐渐发生转移。 一般认为这类是帮助判断的语气词。本文认为它们是从特指代词演变的系词。一、居主谓之间,既然表示判断,为什么不能是系词呢?“维”与本文讨论的其他虚词,可以统一起来观察。虚词的演变有它的规律,如果说它是语气词,能否把它的各种相关用法统一起来解释呢?(它跟金文句首的“隹”完全不同)二、这种判断仍带有强调、肯定主语的含义,从特指代词演变而来的痕迹相当明显。三、主谓表述语法变化而逐渐需要有系词,从而主语与名词谓语之间的代词,往往演变为系词。四、训诂家也多以“是”字训之。 2.1.5 副词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尚书·大禹谟) “惟”在形容词谓语之前,谓语对举,释作“乃”。 2.1.6 连词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爭功。”(尚书·大禹谟) 谓惟汝不矜不伐,则天下莫与汝争能争功。“惟”有联系上下分句的作用,释作“只有”、“只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