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形态”现象及相关思考(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 姚振武 参加讨论

    “朕”还开始见到表多数的例子:
    (1)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尚书·益稷》)
    (2)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尚书·盘庚中》)
    例(1)是舜和禹在一次会议上的对话,会议议题是如何发扬尧的光荣传统,治国安民。正如王世舜所言:“从这里我们还能约略看出原始社会酋长和官员之间的平等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亲密无间的关系。”[5]50因此这里的“朕德”应理解为“我们的德教”(实乃尧的德教)。例(2)说话的是“乃祖乃父”,显然是多数,所以“朕孙”也应是“我们的子孙”。
    大约西周中后期,又有了一个第一人称代词“吾”。“吾”,疑母鱼部,“我”疑母歌部,二者声音相近,可能有同源关系。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周易·中孚》)
    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尚书·微子》)
    这可能是人称代词“吾”最早的用例[6]86。
    王力说:“‘吾’字用于主位和领位,不用于宾位。除非在否定句里,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的时候,‘吾’字才可以用于宾位。”[7]57这话适用于战国以前。战国以后,开始见到“吾”作宾语(非否定式)而置于动词之后的例子,这种情况虽很少见,但少见不等于没有。下面略举几例:
    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墨子·公孟》)
    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虽然,女奚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庄子·田子方》)
    彼贵我名声,美我德行,欲为我民,故辟门除涂,以迎吾入。(《荀子·议兵》)
    值得注意的是,在《晏子春秋》中,“吾”作宾语共5次,有4次置于动词之后,只有一次是在否定式中置于动词之前。现在把这5例悉列于下:
    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内篇谏上》第四)
    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内篇杂上》第三)
    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内篇杂上》第三)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也。(《外篇》第七第二十三)
    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内篇杂上》第二十四)
    《晏子春秋》,过去相当长时期内被许多学者看成伪书。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西汉武帝时期汉墓竹简中,有《晏子》十六章。其内容与传世本《晏子春秋》大同小异。此后,《晏子春秋》为战国时作品遂成定论。有些学者认为它是战国中期以前的作品[8]序言。
    胡适认为:“‘吾’字不可用于宾次。其用于宾次者,非由错写,必系后人之变法,而非古文之用法矣。”[9]19这一看法显然有偏颇。
    王力又说:“在先秦时代,除了否定句在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的情况下,‘吾’字不用做宾语,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少数例外。”[7]57-60这个论断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