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边界移动与语法化(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外国语》2015年第38卷第 刘辰诞 参加讨论

    Traugott&Dasher 认为,基于隐喻解释的语法化的优势在于关注变化过程的起点和终点,但语法化语境中隐喻只是副现象,即语法化过程的副产品(side effect),而不是根本原因。隐喻的角色是指认出来的,而不是语法化过程的首要推动力(Evans&Green2006:725)。 
    3.4主观化观 Langacker(1999a;1999b)认为,主观化是语法化的主要动因。Langacker 的主观化与视角(perspective)有关,例如说话人和听话人一般被主观识解,或位于“台下”,只有在语言上被侧显(profile)(比如使用“I”或“you”)时才走到“台上”被客观识解。主观识解“内在”(immanent)于或包含于客观识解,因为无论概念化主体在不在台上(被客观化),他的视角都参与了扫描,是概念化过程的一部分。也就是说 Langacker 的主观化与 Traugott&Dasher 的主观性都与说话人的视角有关,但 Traugott&Dasher 的主观性对应于标示主观性的显性表达的出现,而在认知语法中主观性是“台下”(off-stage)或隐性概念的属性,客观性(objectivity)是“台上”(on-stage)和显性概念的属性。Langacker 的主观性对应于显性表达的缺席。此外,Langacker 的模型聚焦于事件结构的概念表征以及事件结构如何被说话人识解,主观性被认为不是构式的内在属性(Traugott &Dasher2002:98)。例如在(2a)中,射体 Lily 在移动过程中,表达式 across 将其移动路径编码,因此是客观凸显的。而(2b)中,射体 an off-licence 是静态实体,表达式 across 只编码了位置。尽管两例都涉及概念化主体心理扫描“across the street”路径时的视角,(2b)中的路径因为缺少移动射体而客观显著性弱。另外,(2a)中侧显了整个路径,而(2b)中只侧显路径的终点,因此主观性强。 
    
    所谓主观识解“内在”于客观识解,是说主观识解一直存在,只是客观识解衰减或变弱时才显现出来。根据 Langacker(2008:528-530),主观化或者说客观性的弱化导致语法化形式。例如,在“George is going to buy some champagne”中,George 可能是走过街道到卖酒的商店去(方向义),也可能是坐在沙发上计划他的酒会(将来义)。将来义(语法化)是主观化引起的,即概念化主体通过TIME 而不是 SPACE 来心理扫描 George 的运动。 
    Langacker(1999b:147-175)据此分析了姿势动词向 be 动词演化的路径,认为客观性弱化导致主语失去控制力,致使姿势动词向 be 动词演化: [stand+分词]→[stand’+分词]→[be+分词],例(3)例释了这一图式化的演化表征: 
    
    Langacker 解释的实际上是语义虚化,试图建构形式- 意义重新分析的心理过程,而语法化过程的典型特征就是重新分析,就连近年来将语法化研究纳入其历时句法研究中的形式学派也认为,语法化本质上是词汇范畴被重新分析为功能范畴的过程(Newmeyer1998)。所谓重新分析,是指本身虽不对表层结构作直接或本质上的修正,但结构间的认知关系发生了改变的分析(Hopper &Traugott1993:41),其实质是人们在语言识解过程中对形式-意义结构进行重组的过程,即重新确定形式-意义结构边界的过程。重新确定结构边界必然引发结构边界的移动,也就是说,语法化过程就是结构边界移动过程,各种语法化现象都可以用边界移动的心理操作统一进行解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