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结语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认为,人的思维由其母语决定(萨丕尔,1985:12-19),人只能通过自己语言中的范畴和区别特征来感知和认识世界;同时又认为,一种语言系统里的范畴和区别特征有别于其他语言,因此思想形成的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因语言不同而不同。尽管这一假说一经提出就受到众多质疑(比如语言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思维),但是语言对思维具有影响作用且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的观点却广为接受,因此这一假说对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贡献颇大。语言(包括文字)对思维的影响在哲学研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哲学与语言文字的关系非常紧密,如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哲学常用的概念“逻各斯”(Logos),其希腊语的意思就是“语言”“说明”“言说”等。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把这一概念引入哲学,表示宇宙的最高真理和终极存在,体现为思维和语言两个方面的在场性,两者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一斑。甚至有些哲学理论本身就是建立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之上,如海德格尔(Heidegger)(1996:54-74)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就是围绕“be”(德文为“sein”)展开讨论的,结合对“be”的词源和句法特征的分析,揭示和阐明了“being”(德文为“Sein”)的全部哲学内涵。假如“逻各斯”和“Sein”离开希腊语和德语这一基础,假如希腊文和德文是另外一种文字系统,那么这些哲学思想将会以何种面目示人?我们在此虽然难以确切地做出回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一定不会跟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一样。 同理,中国哲学以“道/无—有”作为存在论的基本范畴,表现出“整体—个体”的空间性思维特点,与汉字的空间性特点有着密切的关联(何清强、王文斌,2014;王文斌、何清强,2014)。 英汉语言的文字不同,其思维方式相异是极其自然的事。语言、文字的差异既是思维差异的原因,又是其外在的体现。英语采用字母文字而汉语采用象形文字就是两者在思维上对时间和空间的偏好或侧重不同的外在表现,因此,探析英汉语言与文字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 注 释: ①自源文字是指某种语言自创的文字,如汉字; 借源文字是指借自他种语言的文字,如希腊字母。 ②编插型语言也叫多式综合语或复综语。 ③语段式文字指一个文字表达一个语段的意思,而不是其他语言单位。 ④表词文字即一个文字表示一个词。 ⑤见Monier Williams. 1976. A Dictionary:English and Sanskrit.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以上各原生词根的拼写形式(包括各种附点)由该词典的在线电子版按罗马字母拼写法自动生成。 ⑥英语也存在通过“逆成法”(back-formation)由名词“派生”动词的构词方式,如名词“author”逆成出动词“auth”,但其前提是首先必须把“author”主观臆想为由“auth”和“-or”构成的派生词,再减去主观臆想出来的后缀“-or”,然后得到一个主观臆想出来的动词词根“auth”。从中不难看出,逆成法的构词理据仍然是动词派生名词的构词法。 (本文参考文献请参阅《中国外语》2015年第12卷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