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1对动词“是”和“(还)以为是”的语义分析,“知道的……不知道的……”复句里前一个分句的动词“是”表示对事实的客观判断,后一个分句的动词“还以为是”表达一个主观判断,同时预设存在着一个相反的判断。“还以为是”预设的相反判断正是前一个分句动词“是”所作出的事实判断。动词“还以为是”的语义与“知道的……不知道的……”复句的构式义相互作用,得到: (33)知道的……不知道的……=知道的人知道是P……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Q……。 动词“还以为是”预设存在着判断P,因此 (34)不知道的还以为是Q=不知道是P的,以为是Q。 显然,“以为是Q”是在“不知道是P的条件或情况下所作出的判断。所以, (35)不知道是P的,以为是Q=如果不知道是P,就会以为是Q。 进一步引申,不知道者为什么在不知道是P的条件下就会做出判断Q呢? 因为它已在说话人的知域里[8;11;12]⑥。 试举一例: (36)知道的是教授,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讲师呢=知道的人知道他是教授,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讲师。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讲师=不知道他是教授,以为他是讲师。 不知道他是教授,以为他是讲师=如果不知道他是教授,就会以为他是讲师。 知道的是“他是教授”+不知道的以为是“他是讲师”= 他是教授,却像讲师。 这里,根据“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讲师”里动词“还以为是”的语义表征,将这一分句理解为“如果不知道他是教授,就会以为他是讲师”。“不知道他是教授”为假言铺垫,“以为他是讲师”为所得结论。进一步引申,得到“他是教授,却像讲师”。“教授像讲师”就是复句“知道的是教授,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讲师呢”的核心意义所在。显而易见,“知道的是教授,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讲师呢”这样的复句的意义,与其说是一种假言判断,倒不如说是对人或事物、动作或事件某一特征的生动刻画和形象描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