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诗歌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发展至今,总体情况向好。一方面,创作活跃的诗人呈现老中青分布,诗歌创作队伍结构合理;另一方面,新世纪贵州诗歌处于多样化发展态势,各个群落均有一批实力诗人。根据本人阅读《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诗歌卷》(以下简称《诗歌精选》)以及参与第四届“贵州文艺奖”作品评审所获得的资料及其感受,新世纪贵州诗歌创作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路径: 一、坚守现实主义诗歌精神,注重诗性追求和内涵融注 坚守现实主义诗歌精神,是新世纪以来提倡重建新诗精神的核心内容。从这本《诗歌精选》来看,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占据较大比重。包括李发模、黄健勇、王蔚桦、程显谟、徐必常、赵雪峰、张景、杨启刚、刘毅、文城等具有主旋律特征的作品,也包括一部分现代性诗人和以地域诗歌写作为主的诗人的作品。 这部分诗人的作品,从创作的精神和态度来看是严谨的,让人感觉到一种力度和使命的存在;从艺术品质来看,大部分能开放性地吸收现代性创作元素,使现实主义光辉更加炫目;同时注重诗性追求和多样化呈现,饱含社会关注、民生体恤、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命运感,使贵州新世纪诗歌增添了一份厚重和大气。 二、延续现代性诗歌自我审视与批判精神的品质 梳理贵州现代性诗歌创作,高潮期是上世纪80年代。一批极具探索精神和前卫素质的诗人,敢于突破思想的禁区和创作的传统,以诗歌去反映转型的社会和表达觉醒的自我,去批判现实的不合理和揭示人类精神的危机,这场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把落后的贵州从诗歌方面一下子推向了全国的前台。从这本《诗歌精选》可以看出,贵州现代性诗歌的创作仍然比较活跃,也逐渐走向成熟。入选这本书的诗人,包括上世纪80年代参与贵州现代主义诗歌实践的唐亚平、南鸥、谢迎旭、彭天朗、王付等,也包括后起的李寂荡、赵卫峰、黑黑、白沙、天空、孙捷、西楚、青红、牧之、吴治由、阿诺阿布、祝发能、彭殿基、尹嘉雄、袁伟等。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艺术标准和创作个性把握现代性诗歌的创作要领,作品颇丰,传播范围广泛,从整体上凸显了贵州新世纪诗歌创作的实力和成果。 三、地域性写作成为贵州诗歌的亮点 “地域”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除了指区域范围这层外在意义外,更重要的内涵是指某一人类群体在这个区域长期生存生活及发展演变所形成的时空环境、心理环境和具有独特根性的文化体系。因此,地域性诗歌写作贯穿的是独立意识、驻守意识、血缘意识、大地意识、底层意识、审思意识。贵州诗人的地域性诗歌写作一直没有停歇,而且一直融会于现代性诗歌创作的足迹之中,触角伸向人类的家园。上世纪80年代贵州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中涌现出来的“高原诗”,就曾把贵州地域性诗歌写作推向一个高峰。 让人遗憾的是,提倡并实践地域诗歌写作的黔南地域的一批诗人的作品没有收入本书,如梦亦非、黄漠沙、湄子、熊盛荣等人的作品。他们倡导“厚重大气,有本土特征,神性和人性,经验、体验和超验能够合一,属于有根性写作、可持续性写作,气象大、格调高”的西部地域诗歌理念,并付诸创作实践,成为贵州地域诗歌创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引起关注。 四、后现代写作注重诗歌品位的提升 后现代诗歌表现为无确定的内涵和意义,强调此时此刻的感觉和兴趣,甚至把肉身和本能欲望当作写作资源,而忽略知识、文化、诗意、抒情、哲理等所有诗歌传统,这就带来了太多的质疑和争议,而贵州的后现代诗歌创作,由于不处于后现代诗歌运动中心,加上地域、民族、经济、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心理、性格等因素制约,因而放弃了后现代诗歌的一些极端主张,转而注重诗意、品味、语言等审美内质和外观的构建,注重艺术的相对恒定性和诗歌文本建设,这样就形成了贵州特色的后现代诗歌。由此看来,后现代诗歌有它的弊端,但也有它的积极意义。如果年轻诗人能像以上诗人一样,敢于去探索与实践,敢于去质疑和创新,就能创立自己的诗歌天地。 五、坚持古典主义写作并获得当代性超越 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它本是诗人基本的创作方法,但由于五花八门的现代、后现代诗歌使人们有些厌倦,于是古典主义诗歌反而使人青睐,不仅有一批人坚持写作,而且也有一定数量的读者。在这本《诗歌精选》中,禄琴、罗莲、伍小华、施波等诗人就采用的是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方法。如彝族女诗人禄琴的诗,善于表达日常生活及高雅情趣,给人以纯净、安宁的感觉。罗莲的诗取材于佛教体验,本身就充满古典色彩。在她的诗中常见各种花的意象,充满清雅的古典情趣。 以上是我对新世纪以来贵州诗歌创作状况所进行的粗略评析。当然从当前和主流社会来看,贵州诗歌也存在着五个方面的缺失:一是个人化的小情小调较多,缺少大气和风骨;二是疏离社会生活,缺少强烈的现实关注与人文关怀;三是题材陈旧、写法雷同,缺少艺术探索和创新;四是受平面写作、随意写作的误导,缺少深度体验和思想深度;五是存在零散写作和隐态写作,忽略交流和地域文化的挖掘与整合,未能形成“贵州气派”和“贵州风格”。 原载:《文艺报》2009年12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