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柏杨文库”管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许建辉 参加讨论
柏杨先生走了,他把一个“柏杨文库”留在了北京,留在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像其他作家文库一样,作为一个文物编目单位的“柏杨文库”,将柏杨先生捐赠的11742件文献文物尽收囊中,以字画、手稿、书刊、实物、资料、音像六类分别入库珍藏。笔者有幸亲历了整理入藏的全部过程,故对“柏杨文库”有所了解。
    《柏杨版·资治通鉴》校稿 《柏杨版·资治通鉴》校稿,是“柏杨文库·手稿类”藏品之一。打开其中任何一函,满眼所见皆为密密麻麻的修改手迹,铅印原文反退居其次。作者使用红、黄、绿、蓝多种彩笔,调动挖补、剪贴、涂抹、勾划诸般手段,大开杀戒大动干戈,把一个个页面都搞成了五彩斑斓的大花脸。怕编辑看不清楚,柏杨先生有时会特意在需要添改之处再加上一个祈使句:“拜托,拜托,千万注意增入!”语气中淌溢着歉意与感激。作为一种珍贵的历史遗存,手稿记录了作家的劳动成果,也记录了该劳动成果的形成过程。正因为如此,《柏杨版·资治通鉴》校稿上的斑斑手迹,既展示了柏杨先生劳动成果的辉煌,也诉说了其生产过程的艰辛。
    狱中家书 “柏杨文库·手稿类”藏品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柏杨先生致家人并亲朋好友的数千封信件,其中有138封,都是他在狱中写给爱女佳佳的,因高墙阻隔而弥足珍贵。
    入狱后的前七个月里,柏杨先生每个星期都要给女儿写一封信,专讲小白兔的故事。写到第28封时,狱方开始限制写信的频率和字数,但他仍然坚持每个星期写下去,不能寄出就存在身边,期待着有朝一日能亲手交到孩子手里。
    家书是私产,是不许外人擅入的心灵后花园。笔者不小心走进去了,却有幸看到了别样的风景——高洁冷峻的思想家,却原来也这样的舐犊情深、这样的无微不至、这样的“婆婆妈妈”。“可怜天下父母心”,柏杨先生也不能例外——侠骨柔情,感人至深啊!
    两类日记 “柏杨文库·手稿类”藏品中,另有日记12册。由于形成时间跨度漫长,十几册日记各自以独特的“面目”见证着各自的那一段历史。迥然不同的记叙内容和语言风格,却把它们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类——一为学者日记,一为作家日记。“学者笔记”文静儒雅古色古香,“作家笔记”的特点则是灵动鲜活有声有色。以言观行以行证言,柏杨先生的“两类”日记均“不辱使命”,故皆有研究的大价值在。
    创作资料 “柏杨文库·资料类”藏品,包括读者致柏杨信、柏杨复读者信(复印件)、写作资料剪报与摘记等。两类信件因量太大而难计数,故以年为单位入函,居然有125函之多。写作资料剪报是先以内容分类别装订成册,再置于五颜六色的硬塑皮文件夹内。其队伍也堪称庞大,95公分宽的铁质密集书架,竟排了满满8层还多。
    珍贵“特藏” “特藏”者,具有特别内容特殊意义的藏品也。例如柏杨先生在绿岛穿过的囚衣、囚裤、盖过的毛毯,他自行设计的结婚证书和人权电影展签名轴等。诸如此类者很多,都因其内涵独具而有着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
    2006年岁尾,当柏杨先生捐赠的57箱文献文物从台湾运抵北京时,海量的信函散装了几大纸箱,其中有数十封先行捆在一起并特加白纸一张,纸上有钢笔写“重要信件”字样,打开后见是蔡天心、费希平、龙应台、倪匡、宋楚瑜、宋大中、王聿均、王荣文、余光中等台湾各界著名人士的手书。
    读着这些文件,让不不禁想到古代“先忧后乐”的志士仁人。
    原载:《文艺报》2008-7-10
    
    原载:《文艺报》2008-7-1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