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为了母亲的微笑》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中国教育新闻网 陈建功 参加讨论

    军人意识与大爱之魂
    ——《为了母亲的微笑》序 
    文人相交,往往先是“神交”——敬慕其文,后识其人。我结识黄国荣也是如此。
    1995年,我初调中国作家协会。因为工作职责所在,不能不对长篇小说予以更多的关注。那个年代的长篇小说创作似乎突然进入一个“高潮期”。据统计,每年的产量,几达千部之巨,而且还在像野草一样疯长。坦率地说,对这“草长莺飞”的“大跃进”,我并不欣喜。若还要往这“草正莺飞”上洒“化肥”,就更不敢恭维了。不过我总在想,或许其间总会有一些秉持着成熟的文学理念和文学追求作家们,会在这喧嚣中默默地耕耘,以丰厚的积累为沃土,以耳目一新的创作为身姿,为真的人生和真的文学发出有价值的呐喊吧。
    黄国荣的长篇小说《兵谣》似乎就这样如约而至了。我连续几天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了《兵谣》。作为作家协会分管创作的干部,我的职责当然不应该仅只于自身的感动,记得当时给总政文化部艺术局的负责人写下了一点观感,大意是说,文学界对于《兵谣》的意义认识还不足。《兵谣》所塑造的古义宝是对当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一个重大突破。“我们这一代人,哪一个不是像古义宝那样,出身卑微,小人物,自己发奋,经历了许多坎坷,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作品充满了对普通战士思想发展的理解,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我认为《兵谣》以崭新的形象丰富了“社会主义新人”的画廊,它的贡献在于——“一、不回避人物起点的质朴与卑微;二、不回避人物思想上的坎坷和道德上的失误;三、不回避复杂的社会矛盾;四、指出一个人经历了种种曲折后必然走向完美的人生方向。”“……古义宝就是这么一个人。可以说,这个形象对于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可惜文学界还没有充分发掘出这个作品的意义。作品对战士的理解,不是抽象的假大空,不是说教,是理解。‘兵谣’这两个字就令我为之感动,这‘谣’是士兵的悲欢和发自心灵的吟唱……”一部优秀的作品,其实是不应以“喧闹”或“寂寞”论得失的,更不必介意威权的宠辱,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时评寂寂的《兵谣》似乎得到越来越多的褒扬,比如时隔六七年后,我就读到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孟繁华的文章,称《兵谣》是我国最优秀的成长小说。
    后来国荣又写出了《乡谣》、《街谣》和《碑》等多部小说,他一直在默默地探索,一部又一部在不断突破,不断超越自己。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固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真正能做到的作家并不多。这不仅需要丰厚的生活积累、敏锐的感受能力、成熟的文学思考和坚韧不拔的劳动态度,更需要对文学的虔诚和永不衰老的心态。国荣的小说,浸透着军人气质——信念坚定,激情高亢,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观其人也,儒雅谦和,甚至像个文弱的江南书生。他骨子里那强烈的军人意识,那军人的耿直、豪爽和坚毅,都渗透到了他的作品里,呈现为一个尊严的、英武的叙事者。
    令我惭愧的是,过去我对他的散文随笔写作并未留意。现在,当他把散文随笔集《为了母亲的微笑》的书稿摆到我面前时,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他这辈子一直在忙,年轻时忙着为出版社创建发行部、创建总编室,都是白手起家,做的是开创性工作,忙的程度可以想象。后来作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主管全社业务和经营的副社长,还兼任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这都是“焦头烂额”的差事。退休后,国荣又到出版协会专职做常务副秘书长,现在还在韬奋基金会做副秘书长工作。出版界的活动我参加得不多,却每次都能见到 他的身影——北京图书订货会他策划主持了23届,与厦门市政府策划创办了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评选新中国60年优秀出版人物,策划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平台,都是影响全行业的大事。他常说,工作是职业,不能惜力,做不好对不起岗位和薪酬;写作是个人终生事业,更需要虔诚和努力。作为一个真正的业余写作者,写了这么多作品,而且几乎部部出色,说国荣是作家里的“劳动模范”并不为过。
    本书分为“沧海桑田”、“漫漫行旅”、“走东看西”、“平常生活”、“书斋杂谈”五辑。翻阅书稿,不知不觉便走进了国荣丰富、艰辛、充实、多采的生活。散文世界里的黄国荣,更为直接、坦率、毫无掩饰地展现了他情感深处的原动力。国荣的原动力是爱,这种爱成为他写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成为他的文学立场和视角。阅读他的每一篇散文随笔,都会感触到他那炽热的爱。爷爷留给他未能报答的遗憾伴随着他终生,时时引起他深深的怀念和无边的痛苦(《乡间道德》);外婆的后院如同百草园对于鲁迅,像世外桃源一般永驻他心间,常常让他沉浸到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外婆的后院》);父亲宽厚待人和快乐生活是他做人的楷模,尽管98高寿离世,但悲伤仍是刻骨铭心的,读来禁不住与他一起难过落泪(《我爹走了》);他四年级就知道为劳累的母亲分忧,偷偷地学做手擀面,为的是能让母亲脸上露出微笑(《手擀面》);为了母亲的微笑,他奋斗了一生,即使母亲离开了人世,他仍在用自己的业绩告慰母亲在天之灵(《为了母亲的微笑》);一位威严而没被部属理解的首长,他却从细微的言谈举止中感触到首长内心的复杂情感(《将军之威》);战友间产生了隔阂,他不是用解释劝解,而是用真诚的批评和帮助冲开心中的块累(《毫厘之差》);他爱自己的儿女,爱得不愿意他们长大(《真不愿意他们长大》)。再有他在美国华盛顿朝鲜战争和越战纪念墙前的遐想(《游走在华盛顿》),在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的思考(《鲜花与罪恶》),在德国慕尼黑纽芬堡前的王子运河边重逢文明的感触(《在异国重逢文明》),在台湾阿里山森林中对战争创伤的感悟(《阿里山里有血泪》),在哈尔滨日本731部队遗址面对日军惨无人道的罪恶行径的愤怒(《罪恶的阴影》)……等等,你不难发现,当“爱”的嘶喊已经成为一种时髦,成为时尚艺术廉价装饰的时候,真的爱,诚挚的爱,发自内心的爱,奔腾蕴籍的爱,滋养在民间、乡间、草根、亲人之间的爱,依然深藏在人心中。
    有了这些,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传递着、传承着这些,文学就有希望。
    至于国荣散文艺术风格的剖析,就不是我这一篇短文所能胜任的了。读这些散文,使我想起刘勰所说:“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文心雕龙·辩骚》),用以概括国荣散文深情蕴籍又素朴平实的风格,或应是得当的吧。
    是为序。

陈建功

2013年7月24日
    [相关链接]
    《为了母亲的微笑》选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