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拉美文学走向世界的成功实践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朱景冬 参加讨论

     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索和创新。在拉丁美洲,文学家们所进行的探索和创新似乎更为频繁和大胆。特别是自1940年代起,拉美文学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文学革命时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60年代发生了文学“爆炸”。由于“爆炸”而呈现的繁荣局面,使欧美文坛震惊,也令世界文坛刮目相看。美国某大学教授乔治·麦克默里在其专著《论加西亚·马尔克斯》中写道:“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富恩德斯、科塔萨尔、多诺索等杰出作家已经进入世界作家行列。”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也指出:“拉丁美洲文学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学。”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是崛起的准备时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涌现出了几位具有开创精神的小说家。他们是阿根廷的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4)、危地马拉的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古巴的阿莱霍·卡彭铁尔(1804—1980)、墨西哥的胡安·鲁尔福(1908—1986)等,这些作家为早期当代拉美小说的革新和繁荣作出了贡献。
    博尔赫斯深受欧洲文化熏陶,对欧洲文学耳熟能详,他较早地把欧美现代派引入拉美文学。卡夫卡和福克纳等人的表现手法,比如颠倒小说时序、打破时空界限、把潜意识和现实相混淆、荒诞离奇的情节等,使他的《交叉小径的花园》和《阿莱夫》等短篇小说洋溢着现代派色彩。名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称他“不仅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文学巨匠,而且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创造大师”。
    阿斯图里亚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他早年接受欧洲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影响,其长篇小说《总统先生》(1946)、《玉米人》(1949)和短篇小说集《危地马拉的传说》(1930)充分采用印第安文学的题材和表现手法,笼罩着魔幻气氛和神话色彩。1967 年,“由于出色的文学成就”,“其作品深深地植根于拉丁美洲的民族气质和印第安人的传统之中”,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鲁尔福也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小说《佩德罗·帕拉莫》(1955)运用打破时空的限制、从多角度进行人物描写、自言自语、回忆、联想及梦呓等现代派表现手段,被称为当代墨西哥神话、拉美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卡彭铁尔是拉丁美洲“神奇的现实” 流派的创始者。他的《这个世界的王国》(1949)和《迷失的足迹》(1953)等小说描述了许多神奇的事物、现象、人物、信仰和神话般的故事,像梦幻一般不可思议。卡彭铁尔是一位再现拉美神奇现实的艺术家,他找到一条适合表现拉美历史和现实的有效途径,为拉美文学走向世界闯出了一条路子。
    异军突起于20世纪60年代
    这个时期的拉美文坛,群芳荟萃,作家们大显身手,推出一部部堪称杰作的小说。阿根廷科塔萨尔的《跳房子》(1963)、乌拉圭奥内蒂的《造船厂》(1961)和《收尸人》(1964)、巴拉圭罗亚·巴斯托斯的《人之子》(1960)、墨西哥富恩特斯的《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1962)、秘鲁巴尔加斯·略萨的《城市与狗》(1962)和《绿房子》(1962)、古巴卡夫列拉·因方特的《三只忧伤的老虎》(1967)、智利多诺索的《漫无边际的地方》(1966)、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1967)等。每部小说出版都畅销一时,掀起一阵阵世界性的拉丁美洲小说热。
    综观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拉美小说,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有值得注意的特点。这些小说立足拉美大地,反映现实,鞭挞邪恶势力和社会流弊,同情弱者,反对强暴,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达人民对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的渴望,体现了作家正视现实、警世醒俗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艺术上,小说家们不囿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博采众长,大胆借鉴欧美现代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使文坛呈现一派朝气蓬勃的繁荣局面,多种流派争奇斗艳。
    一是魔幻现实主义。其特点是以拉美的现实为基础,充分运用在印第安民族和黑人中世代流传的神话传说,融合作者的想象、幻想和虚构。故事情节荒诞、离奇,例如《百年孤独》。小说通过对虚构的小城马孔多和一个大家族的兴衰进行描写,再现了一个大陆的孤独、痛苦、战争和灾难。魔幻描写比比皆是:小城被一阵狂风卷走;一个人在外受了伤,鲜血流到街上,转弯抹角,流进家门通知了亲人;一个美丽的姑娘披着床单飞上了天;一个女人生了个猪尾儿;一场大雨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如此等等。《佩德罗·帕拉莫》描述了庄园主帕拉莫罪恶的一生。通篇充满神秘魔幻气氛,难以分辨现实与幻梦,活人与鬼魂;村庄荒无人迹,只有鬼魂游来荡去,他们喧哗、叫喊、窃窃私语、进行梦呓般的对话。
    二是结构现实主义,即打破传统的现实主义结构的框框,采用新奇的、艺术化的结构叙述故事,表现现实。比如《绿房子》,全书的故事由五个主要情节构成。他不是将五个情节一一讲述,而是把它们分割成若干片断,再把这些片断交错穿插在一起,分头叙述,并在叙述中运用跳跃、颠倒、独立、交叉、并行、混合等多种形式,故事中套着故事,对话中夹着对话。《跳房子》则采用了两种结构方式,提出了两种读法。一种是正常的结构和读法,另一种是跳跃的结构和读法:打乱了原来的章次,使诸章彼此穿插,这样的结构新奇别致,异乎寻常,对传统的结构和读法提出了挑战。
    此外还有“神奇的现实”、新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恐怖现实主义、电影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以及属于现代派的幻想小说、心理小说、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表现主义、先锋派等等。
    创新和借鉴的互动
    当代拉美文学走过的是一条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道路。如果总结其实践和经验的话,拉美文学能够提供给我们和世界的,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重视民族文化传统。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其意识或观念的表现和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拉美作家对此十分重视。他们都把印第安人世代流传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作为重要内容写入作品,甚至叙述风格也类似神话传说。此外,他们也非常重视非洲和西班牙等其他民族的文化。正如马尔克斯获奖时瑞典皇家学院评委会所言:“丰富的民间文学、发达的印第安神话传说、各时期西班牙巴洛克艺术……的影响,所有这一切酿出了给人以活力、营养极丰富的琼浆玉液,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其他拉美作家便是从中吸取精华、产生灵感的。”
    勇于创新,突破旧模式。现实主义是一种模式,现代派也是一种模式。时代的前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审美意识的变化等,使这两大模式面临强大挑战,迫使它们改变自己以适应新形势。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等新流派的出现正是拉美作家面对拉美复杂的现实作出的必然选择。事实证明,仅用现代派手法是不能充分反映拉美现实的;而仅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也不能深刻、准确而灵活地反映拉美的现实。所以拉美作家只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和艺术的发展作出自己的选择:打破传统的现实主义模式,进行创新,博采其他艺术流派特别是现代派表现手法之长。拉美作家为此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努力,正如马尔克斯所说:“我们西属美洲小说家不知花了多少时间才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才打破了那种盲目的、近乎爬行的文学模式。”拉美文学如此,其他地区的文学又何尝不应如此?其实,文学,特别是小说,本身就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它应该与时俱进,根据需要随时自我更新,采用一切可行的手段,而不应囿于某种模式。否则它就会僵化,缺乏表现的活力。
    借鉴欧美现代派艺术技巧。博尔赫斯、鲁尔福、科塔萨尔、奥内蒂、马尔克斯、略萨等拉美作家都酷爱欧美现代派小说,普鲁斯特、伍尔夫、乔伊斯、福克纳、卡夫卡、海明威等作家给他们的文学创作以重大影响。拉美作家不但借鉴现代派手法创作出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小说,也十分重视现代派的艺术价值。卡彭铁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美洲的年轻人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欧洲现代文学艺术的重要价值。这并非为了从事可笑的模仿,抄袭大洋彼岸的某些范本,创作那种既无激情亦无风格的小说,而是为了达到技巧上的深度,通过分析找到建设性的、善于把我们拉美人的思想和感情更有力地表达出来的方法……”当代拉美文学取得的成就令人信服地证明卡彭铁尔的观点是正确的。应该承认,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讲,现代派的艺术魅力和功能远没有山穷水尽,其潜力还很大。它在艺术上具有多种变化,艺术表现力很强,值得借鉴的手法和技巧很多。在我国学界,关于现代派曾发生过许多争论,在创作上也有过不少尝试;但总的看来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现在应该对它敞开大门了。至少是小说创作,如果不博采众长、大胆创新恐怕很难崛起,走向世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0月1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