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比较文学 >

德国规定与中国主体——读《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开放时代》 叶隽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单世联:《反抗现代性——从德国到中国》,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71页。
    ②单世联:《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9~70页。
    ③单世联:《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下册,“后记”,第1169页。
    ④所以,作者说“德意志文化阐释了‘西方’之外的另一种现代性”,从狭义概念上将西方定义为英、法等国则不妨,但从严格意义的大西方概念来说则不合适。而即便是在这个小西方概念中,英、法之区分度又是很大的,所以我主张慎用小西方的概念。单世联:《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上册,第56页。关于“另一种西学”的概念,参见叶隽:《另一种西学——中国现代留德学人及其对德国文化的接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⑤同注②,第60页。
    ⑥同上,第61页。
    ⑦同上,第244页。
    ⑧同上,第245页。
    ⑨同上,第284页。
    ⑩参见郎咸平、杨瑞辉:《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
    11张辉:《审美现代性批判——20世纪上半叶德国美学东渐中的现代性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李明辉:《康德和牟宗三》,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
    13同注②,第285页。
    142011年11月,哈贝马斯在巴黎第五大学和歌德学院发表演讲,抨击欧洲政客和技术官僚毫无信念,只是担心失去自己的权势,不惜牺牲欧洲一体化的目标,而欧洲公民变成了无力的旁观者。他大声疾呼“欧洲规划不能再以这种精英模式继续下去了”。他出版《论欧洲宪政》指出,权力从人民手里滑落,技术官僚早就在筹划一场“悄然的政变”。刘擎:《2011:西方知识界回顾》,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第171期(2012年1月8日),第9页。
    15徐志摩:《泰戈尔》,载刘天华(编选):《徐志摩散文》,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242~243页。
    16参见叶隽:《救亡启蒙与文化转移——比较视域里的近代中国留学史与东方现代性问题》,载《文史知识》2011年第2期。
    17同注②,第51页。
    18托马斯·曼(Thomas Mann, 1875-1955)曾如此评价此书:“这是一座极为罕见的文学与人生的丰碑。它历经三百年的沧桑,依然充满生机,并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更长久地巍然屹立;这是一部具有不可抵抗魅力的叙事作品,它丰富多彩、粗野狂放、诙谐有趣、令人爱不释手,生活气息浓厚而又震撼人心,犹如我们亲临厄运,亲临死亡。它的结局是对一个流血的、掠夺的、在荒淫中沉沦的世界彻底的悔恨与厌倦。它在充满罪孽的、痛苦悲惨的广阔画卷中是不朽的。”转引自李淑:《德国巴洛克文学的丰碑》(译本序),载[德]格里美尔斯豪森:《痴儿西木传》,李淑、潘再平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19同注②,第57页,注释1。
    20同上,第31页。
    21单世联:《为什么是“另一种”西学?——读叶隽〈另一种西学——中国现代留德学人及其对德国文化的接受〉》,载单世联:《辽远的迷魅——关于中德文化的读书笔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01页。
    22王韬:《答强弱论》,载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04页。
    23同注③。
    24成庆:《政治思想史中文新书概览(2011年2月—2011年4月)》,载《政治思想史》2011年第2期,第194页。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