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朝圣路上发回的报告”梭罗的宗教观及其《瓦尔登湖》(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 孙霄 参加讨论

    三、死亡与救赎
    基督教文化有一种关注“死亡”问题的向度。以基督教的《圣经》来看,从《创世纪》叙述“死亡”的由来开始,再到卷中不断出现“死亡”意象,似乎自始至终都在讨论“死亡”这个话题。基督教文化对死亡的正视与坦然,使其对人的终极归所的问题便有了特别的穿透力。圣经说,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了禁果于是获罪,这就是原罪,有了原罪,死亡就随之而来,“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11)。由于死亡是人的必然,就引出另一个核心问题——救赎。当世人都因罪而必须经历死亡时,耶稣基督为解决人类罪的问题而甘愿受难、受死,以消弭人类的罪,“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12)。在耶稣这里,缘于救赎行为的存在,死亡反而成了一种生命的延续与升华。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对人类的诸种罪恶进行揭示和反省,是源于基督教文化中“死亡”和“罪”的关系。基督教文化认为,死亡的发生是因为人类的罪恶所导致的,因此,探讨罪也是在关注死亡,“看啊,世人都是属于我的,为父的怎样属我,为子的也照样属我,犯罪的他必死亡”(13)。梭罗在《经济篇》中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社会中所存在的罪的现象。比如他揭示了人们由于过度贪欲物质享受而造成的罪。“我们是何等地辛苦,不但为了食物、衣着、住所,还为了我们的床铺——那些夜晚的衣服而辛苦着,从飞鸟巢里和飞鸟的胸脯上,我们掠夺羽毛,做成住所中的住所,就像鼹鼠住在地窟尽头草叶的床中一样”(14),在基督教文化看来,这种贪欲是由心生的本罪。《圣经》说:“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J4X614.jpg、骄傲、狂妄。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15)梭罗对当时美国盛行的蓄奴制也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一千人在砍着罪恶的树枝,只有一个人砍伐了罪恶的根,说不定那个把时间和金钱在穷人身上花得最多的人,正是在用他那种生活方式引起最多的贫困与不幸,现在他却在徒然努力于挽救之道”,“一个南方的监守人是毒辣的,而一个北方的监守人更加坏,可是你们自己做起奴隶的监守人来是最最坏的。”(16)梭罗认为蓄奴制的存在使得原本在神面前人人平等的关系,变成一个阶级对一个阶级的压迫。此外,梭罗还对权力阶级的罪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一个国家锤击下来的石头大都用在它的坟墓上。它活埋了它自己。说到金字塔,本没有什么可惊奇的,可惊的是有那么多人,竟能屈辱到如此地步,花了他们一生的精力,替一个鲁钝的野心家造坟墓,其实他要是跳尼罗河淹死,然后把身体喂野狗都还更聪明些,更有气派些呢。”统治阶级要想靠留下些雕琢过的石头使自己不朽,其实是在奴役他人的同时已早早地埋葬了自己(17)。
    《瓦尔登湖》中与死亡问题紧密联系的是救赎意识。梭罗在《瓦尔登湖》扉页题词中说:“我不打算写一首沮丧之歌,只是想要像一只报晓的雄鸡,栖息在窝棚上,引吭高歌,为了唤醒我的邻居。”(18)梭罗认为罪由心生,生存于世间的人如果产生了各种恶念,就播下了罪恶的种子,而人一旦有罪就变成了奴隶,变成了奴隶就失去了身心的自由,这样,人生也就成了苦不堪言的劳役。正如经文上说:“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19)因此在梭罗看来,美国高速发展的上升时期真是罪恶遍地,富人也好,穷人也好,权力阶层也好,社会底层也好,都在奴役状态中苟延残喘。这是梭罗的强烈的救赎意识之所以萌发的社会基础。基督教文化虽然是一种救赎的宗教文化,但正如梭罗所反思的,耶稣并没有教育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救赎,源于此,“引导人们如何从日常生活中自我救赎”便成了梭罗文本言说的基本出发点。
    梭罗认为,人只有放下世间所有累人的重负,身心才有可能真正地自由,这正是一种救赎。人们可以除掉所有的物质束缚,去过最简朴的生活,“腰带里不要带金银铜钱;行路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也不要带鞋和拐杖”(20)。一心一意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亦如《雅各书》所言:“上帝……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21)人们还可以除去所有的贪欲恶念,去过自然的生活,“我们如大自然一般自然地过一天吧”,“听从他的天份里最遥远却又最恒久的建议……只要人类坚决,信心坚定,人类的坦途永远不变……因为这些生活是遵循了更高的规律的。如果你能以欢愉之情迎接白天和黑夜,生命就会像鲜花和香草一样芳香……那就是你的成功”(22)。这样我们也就能够豁然,梭罗之所以会不厌其烦地讲述他的日常生活,之所以会不留情面地否定人们的各种欲望,之所以会全面拆解人们的蝇营狗苟,其目的皆在于将人们从奴役状态中救赎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