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博大的冒险——评《天可汗李世民之血色玄武门》
——袁永松 据说,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的确,我在上学时就喜欢历史,不过不是枯燥无味的史料,而是希望像读小说一样,有故事,有情节,那才过瘾,所以最希望历史课本也能像故事书一样有趣。但是事与愿违,我们的历史课本一向是板着面孔训人的。这几年最火的通俗历史读物要数《明朝那些事儿》了,当年明月的写法可以说是符合大多数人的读史需求应运而生的吧。从此一发不可收,市面上的《XXX那些事儿》已成泛滥之势,而作者良莠不齐,坑爹之作时现。如果作者真有才,又能符合潮流,发前人所未发,相信每个读者也会认可的。 作者北溟玉,看简介,应该是新锐草根历史写手大军中的一员。在北疆从军之余,专攻唐史,之前出过一部安史之乱的专著。在这样一个很多写手和书商都哀叹通俗写史即将走入低迷或终结的时候,作者的勇气还是值得敬佩的。且来看作者的野心:微观写史。何谓微观?即相对一朝一代历史宏观的描绘。撷取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人物,以小见大,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挖掘而看整个那段历史的风貌。这才是真正的新史学,而不是看似宏观,大而无当,罗列和堆砌一个个历史事件对历史做简单的还原。所以,作者个人所标榜的微观写史或纳米写史是能够有所作为的。本书就是作者的实验场,名义上是写唐史,却是从玄武门之变开始切入的的,最后归结于李世民的人生轨迹。微观起手,落笔却另有气象。 众所周知,“玄武门之变”可谓是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宫廷政变。因为,这场政变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唐朝,且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又是名扬古今的李世民同志。提起“玄武门之变”,稍有点儿历史常识的人都能说两句。在大唐武德九年(626)的六月初四这一天,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害自己的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然后老爸李渊不得不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从此李世民成了唐朝最知名和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始登上历史前台为大众熟知。仅此而已。 但是,知道归知道,大多数人其实并不了解“玄武门之变”的真实背景和内幕。秦王党和太子党之间的复杂的权力博弈是怎么样的?李世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们的老爸李渊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玄武门之变”之后参与者的结局与命运怎样?……这些问题作者都一一道来,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不可否认,作者的这本书是一本试图挖掘历史真相的书。为了深入研究这段历史,作者是颇费一番功夫的。通过蛛丝马迹和各种史料相互印证中的漏洞,逐步分析和展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隋末唐初和一个真实的李世民形象。难能可贵的是,这书虽说是分析玄武门之变,但是不得不回顾隋朝和南北朝时候的一些关键人物和事件,让我们对唐朝历史的一个关键节点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政变的意义和政变之所以发生的深层原因。 对于很多隋唐时代脸谱化的人物,作者都给了一个相对中肯的评价。第一个值得重估的人事老爸李渊,李渊很多人都知道,不就是李世民他爸吗!更多一点就是,李渊之所以起兵反隋是因为不小心睡了隋炀帝行宫中的两个妃子。很多人对他的了解也就仅此而已!但是怎么他就能成为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在作者笔下,他被还原成了一个更加真实可信的人物,李渊不软弱,也不无能,而是一个雄心万丈的男人,可惜在父亲这个角色上当得不怎么样。正如作者总结,正是“他的一系列错误决策直接促成了后来那场兄弟阋墙的人间悲剧。对于‘玄武门之变’,李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注定李渊要为儿子们的相残负一定责任,因为他没看到,权力的狰狞和嗜血的一面,可以突破亲情、道德等一切自然法则的束缚。 再如,政变的败者大哥李建成。在以前的唐史通俗读物和隋唐历史剧中,一般是很猥琐而腹黑的形象,最多就在玄武门之变时出场,扮演一个悲剧的角色,最后被灭,大快人心。但是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作者给了我们更多的了解。书中作者不吝笔墨总结了李建成的文治武功。在李世民金戈铁马逐鹿中原之际,是李建成解的突厥之患,稳定了后方。内政反面。一是大力推行了具有唐朝特色的均田制。二是改革了北魏以来的租调制,实行租庸调制。两项经济政策是李唐最后治理天下的基础,功不可没。就算在政变之时,李建成也不是那么容易捏的软柿子,可以说,李世民赢得很侥幸。 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很多唐初人物都有比较深入的解读和重估,然而作者不是为了翻案而翻案,而是还历史以清白,还公道于人心。毕竟瑕瑜互见才是读史的真正需求。唐太宗李世民确实是明君的典范,但他绝非完美无瑕。作者做到的是呈现给大家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李世民,至于价值判断就仁者见智了。 当然本书不论是在思想深度上,抑或是笔力上,无疑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作者以这样小的视角来进入隋末唐初宏大的历史画面,无疑是一种冒险。但这些都不掩盖一点:这本书确实有看点。至少让人能够在轻松的文字环境中,增长历史知识,启迪人生智慧,是为作者之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