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丹凤朝阳纹青铜圆镜 唐代嵌螺钿高士听琴纹青铜八角镜 唐代镶嵌宝石鎏金铜镜 收藏中国古代铜镜的荣振辉先生,对铜镜的理解与常人大不相同。他坚信“美是超越一切的,而且直指人的心灵”。因此,他一开始就从美的视角,以唐代的特种工艺铜镜入藏起步,至今已经累计收藏了120余面中国古代特种工艺铜镜。 据荣先生回忆,早在2005年他刚开始收藏铜镜时,当时北京铜镜类古玩市场上,行情最火、卖价最贵的是汉代铜镜,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由单一青铜材质纹饰为主的铜镜。但是,他在逛各类古玩市场时,却发现了许多更加精美的唐代特种工艺铜镜,而且售价还非常便宜。 唐代特种工艺铜镜大致可以分成纯青铜镜、镂空铜镜、镶嵌铜镜、鎏金铜镜等四大类,荣振辉先生分别展示了这几类铜镜的代表性藏品。 第一件是一面黑漆古沁色的唐代海兽葡萄纹青铜方镜。有趣的是,这枚工艺精湛、小巧可爱的青铜手镜,镜面仅有38毫米见方。荣先生认为,这可能是过去大户人家小姐在擦口红时,所使用的铜镜。但是,古玩市场上也有藏友将这类微小的铜镜,称之为“扣镜”。细究起来,也许是古人将其佩挂在衣扣上面的铜镜。尤其体小量轻,从功能用途推测分析,可能是古人日常生活中,随身携带、使用频次较高的铜镜。相比较而言,那些常见的大号唐代铜镜,应该是固定摆放屋里的正冠化妆用具。 第二件是一面镜面直径达790毫米的唐代丹凤朝阳纹青铜圆镜。锈色斑斑的铜镜背景的纹饰,分成两个装饰区域:主体装饰区里,高浮雕塑造了一只展翅飞翔在云丛里的巨大凤鸟,朝着远方升起的一轮朝阳有力地追逐着。四条高高飘扬的羽翼整体呈现出浮动的S状造型,与凤鸟的侧身扭动的姿态,形成了强有力的三维空间舞动的视觉效果。辅助装饰区的镜面边饰,是环绕一圈的云气纹。与战汉时期的抽象几何形云气纹所不同的是,这面唐镜的云气纹设计,刻意表现出手动绘制的灵动生气。该铜镜形体巨大、纹饰生动、线条有力、细节传神、工艺精湛,铜镜背面整体图案纹饰,洋溢着朝气勃勃的旺盛活力。据荣振辉先生介绍,这面特大号铜镜的镜面直径,是全世界存世铜镜里最大的。 这两面铜镜都属于纯青铜镜,镜身是采用单纯的青铜材质加工的,铜镜里没有其它的复合装饰材料。两面铜镜共同的特点,都表现为镜体厚重,纹饰渲染繁荣富足的情趣,是典型的唐代铜镜审美特色。这与战汉时期铜镜的形体轻薄、纹饰中充满争霸称雄气势的审美风格,存在着明显的审美差异。 第三件是一面白银光沁色的战国镂空龙凤纹青铜圆镜。该铜镜镜面直径203毫米,镜身背景的装饰层,是采用两次青铜浇铸而成的复合镜面。镂空镜又称透雕镜、夹层透纹镜,由镜面和镜背两块铜片合范而成。该铜镜以柿蒂钮座、半球形小镜钮为中心,将镜身纹饰分成三层装饰区。主体装饰区里有8条浅浮雕龙凤纹,龙凤同类两两对峙,四组龙凤均衡构图,周边环绕一层过渡性的纤细回字形纹饰,最外层装饰区是一圈几何形纹饰。该镜饰以满工满器的镂空图案设计风格,体现出一种工整肃穆的雄浑气质。 第四件是一面唐代嵌螺钿高士听琴纹青铜八角镜。该铜镜镜面直径219毫米,黑色髹漆的镜身底面上,镶嵌着晶莹亮丽、折射着彩虹光辉的贝壳贴塑纹饰。镜背的图案中,一对束发高士宽袍正装、席地对坐。一位高士专注地抱着一把胡琴演奏,另一位高士闭目聆听、沉浸在悠扬的乐曲氛围中。听者身后是一位仕女,左手旁就地放置着一把大执壶,远方有一只静卧小狗,一只仙鹤和两只锦鸡环绕两人四周,与周边的假山、花树相映成趣,画面中一派清雅的人文意趣。该铜镜的纹饰内容与1955年在河南洛阳市唐墓出土的那面唐代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构图更加舒朗、制作工艺略显粗糙。与其说这是一面唐镜,笔者更倾向于断代为宋辽时期的同类后仿制品。因为唐代铜镜特有的厚重、精工感,至宋代因为铜镜制造工艺和青铜成分配比的变化而趋于轻薄感。这面铜镜的时代气息,已经不如唐代铜镜纹饰中渲染的繁华绮丽、丰腴富足,却是在精心营造出一个禅意十足的雅集氛围。进而推测,唐宋时期的铜镜纹饰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只是由于不同朝代的时代审美差异和铜镜制作工艺演变——比如铜镜制作的青铜配比差异、铜镜脱范技术改进,呈现出不同的铜镜纹饰美学风貌。 第五件是一面唐代镶嵌宝石缧丝花卉纹鎏金铜镜。该铜镜镜面直径108毫米,在缠枝花卉纹的鎏金镜背上,镶嵌了红粉蓝绿四种宝石装饰物。我们现场通过使用便携式硬度仪,测试各种镜面镶嵌宝石的矿物硬度,发现其中红色宝石的摩氏硬度为5度;粉色宝石的摩氏硬度为6度,应该是玛瑙石;蓝色宝石的摩氏硬度为5度,是一种猫眼石;绿色宝石的摩氏硬度为7度,竟然是满绿的高冰种翡翠。 其实,早在1960年,中国文物考古队发掘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的唐代永泰公主墓时,就发现了一枚色彩鲜艳的银托翡戒。唐代诗仙李白的诗作《赠裴司马》:“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翡翠制品至少在唐代时期,就是上流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高级奢侈品。因此,在奢华的唐代鎏金铜镜上面,出现高品质的翡翠镶嵌装饰物,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此结论,岂不是将中国翡翠使用的历史,一下子上溯到唐代了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