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俄罗斯文学 >

莫斯科VS彼得堡——19世纪俄罗斯经典作家笔下的“双城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俄罗斯文艺》2014年第 王宗琥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莫斯科与彼得堡的对立是俄罗斯文化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现象。自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一片沼泽地上建起了俄罗斯的北方新都之后,莫斯科和彼得堡便成为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标志性文化符号,它们之间的对立和融合反映着俄罗斯文化的两极性和欧亚性。19世纪的经典作家如普希金、果戈理、赫尔岑和别林斯基都对这两个城市的关系做过精辟的论述,他们笔下的莫斯科和彼得堡是“自然和文明”的对立,是“圣城和魔都”的对立,是“古老和现代”的对立,是“俄罗斯和西方”的对立,在这些对立中却时而透露出某种互补和趋同的倾向。
    关 键 词:莫斯科VS彼得堡/普希金/果戈理/赫尔岑/别林斯基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号:201208)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宗琥,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莫斯科和彼得堡作为俄罗斯历史上两座著名的都城,代表着俄罗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自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建起了彼得堡这座北方都城之后,关于两座城市的对比和争论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一种观点认为,莫斯科是具有宗法式家庭特征的、自然而舒适的、亲切而接地气的俄罗斯城市,彼得堡是冷漠的、官僚的、兵营式的、非自然的、抽象而做作的欧化城市。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彼得堡是文明的、文化的、按计划建造的、逻辑正确的、完美和谐的欧洲城市,而莫斯科则是混乱无序的、毫无逻辑的、半亚洲式的大乡村。究竟孰是孰非,一时难以定论。或许我们应该抛弃非黑即白的一元论,从文学的角度来对这两个城市的特点进行一个比较,通过比较去发现每一个城市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所以在此借用别林斯基的一句话:“我们有两个都城,怎么可能只谈其中一个,而不与另一个相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够明白其中每一个的特点和特质。”[1](393)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19世纪四位经典作家的视角来管窥两个城市的风貌,以期从他们睿智的眼光和犀利的文笔中发现两个城市所蕴含的俄罗斯文化密钥。
    1、两个都城的历史
    莫斯科最早形成于古罗斯两个东斯拉夫部族聚居地的结合处,它在编年史中最早是作为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的领地出现的。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莫斯科迅速发展壮大,公元四世纪的时候已经成为东北罗斯最强大的莫斯科大公国的中心。也是在这个时期,莫斯科成为俄罗斯东正教各都主教和大牧首们的栖居之地。到15世纪末在伊凡三世统治时期莫斯科变成了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首都,从此将东斯拉夫各部族联为一体。
    1703年5月彼得一世决定在涅瓦河口建立新的要塞,同时还建了一座以圣徒彼得和保罗命名的大教堂。彼得堡最初是要塞的名字,后来彼得大帝打算在此建都,所以彼得堡成了城市的名字,而要塞则以教堂的名字为名。自1712年圣彼得堡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首都之后,莫斯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变成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省城。只有在皇帝一家过来参加加冕礼或者是庆典的时候,它才略微恢复点往日的生气。俄罗斯历史学家索洛涅维奇(И.Солоневич)发现,俄罗斯宫廷内部存在一种统一的认识,即“莫斯科不值得再去改善,应该让莫斯科带着自己的一切见鬼去,包括它的传统,它的大胡子,它的澡堂,它的教堂,它的克里姆林宫等等。”[2](522)所以自从彼得堡开建之后彼得一世就再也没有回过莫斯科。
    但是彼得大帝之后的近三百年间,彼得堡两度失却首都地位,第一次是彼得二世时期,1728年1月19日根据最高枢密院的决议将皇宫迁至莫斯科,但仅过了四年,1732年1月26日女皇安娜一世将皇宫迁回彼得堡,并隆重宣布恢复它的首都地位。第二次是十月革命后,列宁于1918年春天将政府从彼得格勒迁到了莫斯科,直到今天,莫斯科仍然是俄罗斯不可动摇的首善之都。尽管有过迁都彼得堡的提议和讨论,尽管叶利钦在任时将彼得堡定位为俄罗斯的文化之都,但在大多数俄罗斯人眼中彼得堡只不过是一个省会城市,昔日彼得一世铸就的辉煌已然不再,不知道历史是否还会给彼得堡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