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意识里,阅读是一种偷懒,一种积极的偷懒。偷懒不是敷衍工作,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工作,是对工作的一种近乎虔诚的热衷,也是我的一种生存方式。 华应龙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教师是一个幸福的职业,不过,做教师确确实实是累并幸福着。忙过了一阵子,抑或忙得没有头绪,我会随手翻开《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读者》等报刊杂志,我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一种片刻的悠闲、优游和陶然的幸福。并且,这样也算是读书了,不会有“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的感觉。如此的“偷懒”,或许还能“偷巧”,获得某种启发和指引,有助于手头工作的完成。 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我偷懒读了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书》,它让我熟悉和明白了小学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基本教法;偷懒读了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游光华等主编的《优质课的设计与施教》,它让我这个课堂上不会说话的人(读师范上实习课时,需要女同学一句一句教的人)教会了说话,话多了还学会了选择;我还偷懒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特级教师经验选》,偷懒读了邵瑞珍的《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它让我明白了,要教好小学数学,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只有彻底的理性才能赋予一种大气。 这样的偷懒,偷来了技巧,偷来了观点,偷来了方法,偷来了思想,偷来了习惯,也偷来了自己的进步。 今天,我又偷懒读到了《人民教育》编辑部组织编写的《“新课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与备课”专辑》。啊,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偷懒。因为它不是教辅手册,但有精当的教学辅导,如黄爱华、罗忱红老师撰写的《理解意义 培养数感——“数的认识”备课解读与难点透视》。更有我非常敬重的曹培英先生的《“图形与变换”教学漫谈》。曾几何时,我和王春伟老师一起研究过“平移与旋转”一课,当时苦于不能把握“平移”与“旋转”的本质。今天读到曹先生的力作,我茅塞顿开。高观点、大背景下的“教学漫谈”,解渴啊! 还有大量的经典课例,让我回味再三,获益良多。这样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懒不偷,岂不犯傻? 偷懒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前进的动力。研究人类行为学的学者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全是“懒虫”。而那些看似勤快的人因为工作熟练了,就不想有所改进,他们的效率反而低些。爱偷懒的人总幻想着能够有更先进的玩意儿能减轻负担。那么,我们老师在工作之余或工作之中,不妨也试着“偷懒”一下,说不定正是你的“偷懒”给学生带来了莫大的收益!(华应龙) (本文摘自《我就是数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