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东方文学 >

都市空间与殖民体验——日本殖民时期大连都市空间中的日本侦探小说(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年 柴红梅 参加讨论

    二、大连都市空间与日本侦探小说家的殖民体验
    正如日本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并不是在日本的本土,而是源起于日本的殖民地都市大连一样(柴红梅,2010),当把视角聚焦在“日本侦探小说与殖民地都市大连的关系”时,会发现一个曾被人们忽略的重要问题:二十世纪活跃在日本文坛上的侦探小说家们,有相当一部分人曾有过在日本海外殖民地的生活体验,其中,以曾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居多,而且大都与“大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其中,曾生活在大连的日本著名侦探小说家就有十多位,如大庭武年、山口海旋风、岛田一男、樫原一郎、鲇川哲也、南泽十七、西村望、椿八郎、石泽英太郎、加纳一郎等。
    那么,大连的都市文化空间如何能孕育出这么多日本的侦探小说家?殖民地都市体验究竟怎样影响了日本侦探小说的创作?在此,有必要做一深入探讨。
    大连,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土地,但作为都市自诞生之日起,却不属于中国所有,而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魔掌中被反复蹂躏,特别是在日本的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之下,历经磨难、饱受沧桑。另一方面,日本殖民者为了永久占领和统治中国东北,为了掠夺更多的资源和财富,也为了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大力开发和拓展中国东北都市空间。这其中,日本殖民统治者历经几十年的经营,使得大连这座都市一度呈现出畸形的“繁荣”和“摩登”的都市景象。著有《大连·空白的六百日》的富永孝子(1999:34)回忆曾经长期生活过的大连都市空间景观时说:“围绕着圆形公园,以重厚的建筑群林立的大广场为中心的景观,与欧洲毫无差异。戴着帽子,身着正装的美丽妇人乘坐马车穿过白色槐花荫下,伴随着蹄音渐渐消失在浪速街和伊势街的深处,这种风景在日本是绝看不到的。”富永孝子不惜笔墨描绘的“大广场”是大连代表性的空间场域,围绕在圆形广场周围的一幢幢风格迥异的欧式大楼堪称摩登都市大连的标志性建筑,很多游历过大连,或在大连有过长期生活体验的日本人都会对这里记忆犹新,这里也成为很多日本文学作品中经常提到的风景。鲇川哲也(1996:11)凭借殖民地大连都市生活原体验而创作出来的侦探小说《佩德洛夫事件》,开篇便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国际色彩浓郁但却有殖民地特色的摩登都市大连的都市空间风景:“‘大广场’是这个都市的中心。其周围呈圆弧形状,分别耸立着领事馆、宾馆、银行、警察署等建筑。有轨电车沿着这一线路穿行而过。内圆是个小公园,建造了花坛,放置着长椅。在公园的中心,初代军政官某将军的铜像,摆出一幅得意扬扬的姿态,睥睨着四周。据说是曾经从欧洲归来,单骑横断西伯利亚的勇敢无比的帝国陆军军人。在那里的长椅上坐着年轻俄罗斯母亲和幼儿,她们正在给鸽子扔吃的。”一个欧味十足的“大广场”、各式风格的欧式建筑群、舒缓轻盈的有轨电车、一个个簇拥着鲜花的花坛、洋式长椅、飞来飞去的白鸽、三三两两的俄罗斯人、日本将军的铜像……一幅国际化殖民地摩登都市空间景象即刻跃然纸上。而被称作“大连头号摩登少年”的侦探小说家大庭武年(西原和海,1999:51),对大连都市空间中的一切时尚前沿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就连当时世界上非常流行的赛马比赛,也是大庭绝不放过的体验现代摩登生活的方式。众所周知,“跑马场”是现代都市的一种新奇消费形式之一,在那个年代,拥有跑马场的中国都市并不多。这其中,大连较早出现了跑马场,并曾多次举办过国际赛马大会。而大庭的《赛马会前夜》就是以“星之浦”旁边的跑马场和牧场为舞台创作的。可想而知,大庭如果不经常去跑马场观看比赛,体验观看赛马的生活,绝不会写出出神入化的以赛马为线索的侦探小说。而大庭武年(2007:2)的《十三号室的杀人》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大连避暑胜地“星之浦”的美景:“那是日本唯一的殖民地都市D市郊外的号称‘月光海岸’的海滨避暑地发生的事情。……‘月光海岸’就是将美国风格的人工设施和大陆自然风情巧妙融合的、东洋少有的异国情调的海岸避暑地。每到旺季,那里是唯一能够吸引满洲支那一代内外有闲阶级,让人感到仿如来到美国本土一样、呈现着豪华和繁盛景象的地方。”藤田知浩(1999:81)对大庭的这段描述评价说:“D市就是满洲的大连市。虽然小说中像医院等都是用阿拉伯字母作以假称,但实际上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场所。这种真实感不愧是只有在满的作家才能表现出来的。本作品描述了涉及外国人的杀人事件,的确是地道的国际都市大连才有的题材。”不难看出,正是由于有着长期生活在大连都市空间中的切身体验,才使得生活在此的包括大庭武年在内的日本侦探小说家们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与前卫生活交融,与时尚前沿同步,与摩登世界的连接,现代都市文化空间中的各种摩登元素便自然而然成为小说创作不可或缺的内容。
    鲇川哲也1950年发表的《佩德洛夫事件》是日本战后第一本专门发表推理小说的《宝石》杂志“百万元悬赏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的佳作。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日本推理小说界第一部凭借列车时刻表侦破案件的侦探小说。日本侦探小说家江户川乱步(1953:20)曾经这样评价鲇川哲也巧用列车时刻表创作侦探小说的意义和价值:“我小说中择取的犯罪骗术例统括起来有821例,其中‘一人身兼二职’型有130例,很明显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密室’骗术有83例。虽然人们都说黑浦是巧用列车或汽车,挤出千钧一发的时间制造不在现场证据的名手。但是他的作品当中利用交通工具制造骗术的充其量也不过9例而已。鲇川哲也发表《佩德洛夫事件》是在1950年,所以利用交通工具制造骗术,特别是列车时刻表骗术,这在日本还是第一部,毫无疑问鲇川哲也就是这个人。”而《佩德洛夫事件》这部小说正是作者根据当时大连“亚细亚”号特快列车真实的列车时刻表创作出来的。鲇川哲也为了证明这一点,还特意附上了当时“亚细亚”号的各趟列车时刻表。因此,小说当中出现的车次、发车时间、行程路线等等一切都与事实完全一致,真实准确。也就是说,如果真像小说当中描述的那样实施杀人方案的话,完全可以做到天衣无缝。日本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为了增添小说所描述的事件的真实性,他的推理小说开山之作《点与线》中使用的火车与飞机时间全部是真实的,为了证明这一点,还在小说的后面特意注释加以说明列车、飞机时刻表的出处。就此,王志松(2013:55)指出了侦探小说创作与作家生活体验的关系:很多侦探小说的破案方式,看似偶然,实际上有其必然性,“偶然的灵感往往就产生于他们冥思苦想时的某些生活体验”。而山前让则一语道破了《佩德洛夫事件》这部侦探小说的创作与作者大连都市空间生活体验的关系:“据说因为满铁职员的家属可以免费乘坐列车,所以二十岁左右的鲇川哲也经常外出旅行。看来非常喜欢满洲国中部的哈尔滨,无论冬夏,他总是无数次地去那里。”①正是由于有了无数次乘坐“亚细亚”号特快列车来往于大连和哈尔滨之间的亲身生活体验,鲇川哲也才会对列车时刻表如此谙熟于心,进而促发了他利用列车时刻表创作侦探小说的想法。而日本本土直到27年后,东京申办奥运会的时候才修建了第一条可以与大连“亚细亚号”媲美的特快列车。鲇川哲也的殖民地大连都市生活体验带给了日本昭和文学史第一部巧用列车时刻表创作的侦探小说。
    然而,殖民地大连都市空间中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浪漫惬意的街心花园、灯红酒绿的酒吧、摩肩接踵的舞厅、散发着西洋味道的咖啡馆、亚洲时速最快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所有这些现代、摩登、时尚的都市生活空间并不属于生活在同样都市空间中的被压迫、被剥削、被残害的挣扎在水深火热当中的中国人。大庭武年(2007:272)多次考察大连的中国人居住区后,不无感慨地描述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满人街绝对是猎奇之地。秩序混乱、凄惨、被压迫的反抗,在那附近只要稍稍猎取,我认为就能挖掘出比小说还怪异的事实来。提起夜晚的满人街,那简直是连江户川乱步都描述不出来的光景。然而犯罪事件反倒不浮于表面化,从黑暗中开始到黑暗中结束的被葬送也浑然不知的人生,在那里如蛆虫一般胡乱地存在着。”很多日本人并不去关注或不愿过多地思考,为什么在灯、光、电闪烁的摩登幻影的阴暗处并存着中国人贫穷、肮脏、偷盗、卖淫、死亡等悲惨和残酷的现实,不去追究,也不可能追究造成这种现实的罪魁祸首。但是,日本人却知道,这种真实光景与这般“摩登的”、“繁华的”,号称“东洋的巴黎”的都市格格不入,形成一种极不和谐的都市风景。因此,自从1905年日本占领了大连,将其变成殖民地之后,日本人不仅要居住在树木繁盛、风景秀丽,依山傍水的好地方,而把中国人排挤到荒凉和偏僻的地带,而且还要严格地划分出日本人居住区和中国人居住区的界限。很显然,这种划分具有强烈的种族歧视和鲜明的殖民压迫特点。日本人侵占了中国东北之后,口里总是高唱着“王道乐土”、“五族和谐”,所谓的“乐土”其实只是日本人自己的乐土,只有日本人才过着悠然自得、富裕幸福的生活,反倒是生活在自己国土上的中国人不得不受尽压榨和剥削。对日本人来说,令他们陶醉的欧味十足的大连都市空间风景带给他们的是难以忘怀的乡愁和甜蜜的回忆,而对中国人来说,那些却是摆脱不掉的噩梦。然而,这不才恰恰是殖民地摩登都市的真实写照吗?殖民地文学评论家川村湊曾对生活在大连或来连游历过的日本作家在描述大连时所犯的通病进行过犀利地批评,他说:
    安西冬卫、中岛敦、清冈卓行各自的大连均择取了“近代日本”和“西欧”、支配的“日本”和被支配的“中国”,抑或西欧性的现代主义和亚洲的本土主义的对立和冲突。却忽视了无论是在历史性,还是在政治性上,作为由俄罗斯、日本、中国这三个民族如漩涡状纠葛在一起的中心地,这个城市被形塑起来的本质性条件。
    他们并没有看到,比如作为苦力的满人,他们拥有牢固的文化和风俗,是并没有被同化的中国人;他们也不想去看在身边的中国人街上的露天市场和鸦片窑的颓废和黑暗。因此,总是缺失一些要素。……遗漏了努力看清在那里作为政治、文化、语言角逐和葛藤之所在的殖民地的本质。那么,从这样的视点眺望旧殖民地都市大连,最终逃脱不掉偏执的存在于个人内部的乡愁和好奇心的范围罢了。
    (川村湊,1990:96-97)
    那么,殖民地摩登都市的本质是什么呢?其本质就是那里是东洋人和西洋人聚集的、贫穷和富有对立的、豪华别墅和贫民窟并存的、布满欺骗和犯罪的殖民地摩登都市空间,它弥漫着西洋的味道,但同时也鲜明地呈现出被侵略、被压榨、被剥削、被摧残的掩盖于浮华背后的黑暗与恐怖。
    这种渗透着现代与殖民双重属性的都市空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独特的现代图景和殖民体验,带给生存在殖民地都市空间、政治空间、日常生活空间融为一体的以“一等国民”自居的日本文学者新型的都市生存经验,由此形成现代性与殖民性双重属性交融的空间意识,孕育了文学家的主体审美经验及艺术创作理念,刺激了日本作家侦探小说文学意识的生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