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东方文学 >

汉译佛经等比标记“如……等/许”探源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语言研究》,2012年 第 姜南 参加讨论

    摘要: “如……等/许”是中古新兴的等比标记,大量用例来自汉译佛经,然而以往局限于中土汉语文献的研究并不能完整揭示其来源。本文结合汉译佛经中的丰富实例,借助现有的梵汉对勘材料,初步证明,汉译佛经的框式等比标记“如……等/许”是前置词“如”和后置词“等/许”在仿译原文同型等比结构的基础上,临时搭配而成的句法格式;译经还在仿译原文等比结构的基础上仿译原文构词,促使等比标记进一步向词内成分虚化,成为构词语素。
    关键词:框式等比标记;梵汉对勘;仿译
    一
    不同于上古汉语加在形容词或副词之上、表达样态的“如/若……然”结构,中古新兴的框式结构“如……等/许”引进名词作为平比基准,表示数量相同或形状相近。大量用例来自汉译佛经,如:
    復有萬婆羅門,皆如編髮等。(三國吳支謙譯《佛說維摩詰經》14/519b)| 如六十億江河沙等菩薩大士。(《正法華經》9/110b)| 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妙法蓮華經》9/35b)| 見向一蟲,大如狗許。(姚秦鳩摩羅什等譯《禪祕要法經》15/247a)| 有一寶柱,如毫毛許。(姚秦弗若多羅共羅什譯《十誦律》23/442a)
    此类等比结构在同期的中土文献里尚不多见,只有《齐民要术》中出现6例,并且都是“如+NP+许”格式。如 :
    浥浥时作团,大如梨许。| 各如鸡子黄许大。| 栽后二年,慎勿采、沐,大如臂许,正月中移之。
    以往的研究曾经讨论过其中“许”的来源。吴福祥(1996)认为它从指示代词“许”虚化而来;冯春田(2000)认为也有可能直接来源于处所名词;龙国富(2004)取折中观点,认为“许”先从处所名词发展为指示词,再语法化为等同助词,指出触发“许”由指示代词虚化为等同助词的句法环境是,唐代以后,“许”与“如”组合形成大量“如许”指示词,造成了“许”的意义转化,当“如许”中间插入名词后,“许”便完全脱离与指示代词的关系,表示等同。
    我们赞成“许”由处所名词到指示词、再到等同助词的语法化过程,但对“许”由指示词“如许”中间插入名词后虚化成等同助词的说法则难以认同。原因在于:一,既然指示词“如许”唐代以后才大量出现,为什么魏晋时期就有中间插入名词的“如+NP+许”结构了呢?二,既然“如许”已经成为表达“如此、这么”意义的指示词,怎么还能中间再插进名词,离合成“如+NP+许”结构呢?显然这样一条从词到短语的语法化路径尚缺少可信的机制和动因,时代先后也有问题,恐难成立。况且大量用例都出自中古译经,所以我们有必要结合汉译佛经中的丰富实例,利用现有的对勘材料,重新考虑“如……等/许”等比结构的来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