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自我,作者与书写——评什维亚的《作者与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外国文学》 赵佳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什维亚在《作者与我》中探讨了作者、自我和书写三者的关系,它通过虚构故事模拟了几种自我虚构的情境,在每个情境中都有一个备受书写困扰的作者,这些虚拟作者们的微环境和现实中作者的书写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自我书写情境。作者通过多线的叙事层级消解了作者和自我的概念,试图通过重构语言再现自我。它向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现实和虚构的关系,作家和作品的关系,自我和叙事的关系。本文运用叙事学、传记和自我虚构等方面的理论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
    关 键 词:什维亚/《作者与我》/自我虚构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WW018),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C类项目(QJC1402006)。
    作者简介:赵佳,浙江大学外语学院
     
    在80年代以来法国文坛频繁出现的“自我虚构”(l'autofiction)的浪潮中,什维亚(Eric Chevillard)属于后来者。科罗那(Vincent Colonna)这样定义自我虚构:“如同在自传中一样,作家处于作品的中心(他是主人公),但他通过一个不真实的、无所谓相不相似的故事改变了自己的存在和身份。他的变体成为一个特殊的、纯粹虚构的主人公,没有人会想到从中得出作者的形象。和传记不同,自我虚构并不表现存在,它发明存在。现实和书写之间的距离毋庸置疑,不可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它是完完全全对自我的虚构”(75)。从2009年以来,什维亚才陆续有自我虚构的作品出现。四部明确以自我虚构为题的日记体作品(2009年出版的《自我虚构》[L' Autofictif journal,2007-2008],2010年出版的《自我虚构看到一只獭》[L' Autofictif voit une loutre journal,2008-2009],2011年出版的《自我虚构,父亲和儿子》[L' Autofictif père et fils journal,2009-2010],2012年出版的《自我虚构找了个教练》[L' Autofictif trouve un coach journal,2010-2011])发轫于什维亚在网络上开的博客,他将博客中的文章整理成集,便有了这些日记体的自我虚构。我们在作品中很难捕捉到作者真实自我的痕迹,题目中的自我更多具有反讽的意味。作者在第一部自我虚构的前言中说:“之所以冠名以自我虚构,一半是因为迷糊,一半是出于对自我虚构这一类型的嘲讽,长期以来我就不怀好意地对此加以嘲讽”(L' autofictif 7)。作者的嘲讽体现在自我的完全缺位。在什维亚的自我虚构中,自我是难以被圈定的,他时而是这个身份,时而是那个身份,时而在想象中,时而在梦境中,时而在互文中,却始终不在现实中。“我感到轮到自己像个人物了,我完全进入到我的虚构中,现实也在虚构中,可能也同样梦幻。我无所禁忌,这是原则”(L' autofictif 8)。
    2012年出版的《作者与我》(L' Auteur et moi)是一部小说,书中频频出现什维亚的真实信息,再次模糊了真实和虚构间的距离。这部小说更像是此前《托马·彼拉斯特的遗作》(L' Oeuvre posthume de Thomas Pilaster)和《英勇小裁缝》(Le Vaillant petit tailleur)的混合体。它借用了《托马·彼拉斯特的遗作》的结构,采用正文和注解并行的双重叙事,正文的叙述者和注解的叙述者分开,形成两条不同的线。该小说还重现了《英勇小裁缝》的主题:作者如何通过自己塑造的人物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于是在正文和注解两条线外又出现了人物和作者两条线。四条线交叉进行造就了《作者与我》纷繁复杂的叙事结构。从语言的角度来讲,该书秉承了什维亚一贯东拉西扯、枝节横生、插科打诨的风格。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什维亚所有作品中最考验作者叙事技巧和读者阅读水准的书,也是将反讽和怪诞推向极致的作品。
    小说的题目《作者与我》指出了这部小说想要探讨的两个层面:作者和自我。既可以理解为作者的自我,也可以理解为自我的作者。作者既可以指什维亚自己,也可以指所有广义上的作者。而自我不仅是什维亚的自我,也是所有自我书写的中心——“我”。从这个意义上说,什维亚这部以虚构为名的作品比其他任何冠以自我虚构之名的自传作品更深刻地探讨了作者、自我和书写三者的关系,它通过虚构故事模拟了几种自我虚构的情境,在每个情境中都有一个备受书写困扰的作者,这些虚拟作者们的微环境和现实中作者的书写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上的自我书写情境。它向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现实和虚构的关系,作家和作品的关系,自我和叙事的关系。在下文中,我将以《作者与我》为例,从三个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多线的叙事层级,作者和自我的消解,书写和语言的再生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