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疯狂史》的基本立论和重要主张 《疯狂史》中的疯狂与汉语中通常所言的疯狂含义大致相同,但又有所区别。“疯狂”的法语原词是folie,该词在法语中具有两层基本内涵:一是疯,二是愚。这很难在汉语中找到兼具二意的对应词汇,刘北成先生将其译为疯癫可能是试图兼顾二义。同样,在英语中madness虽有愚的含义,但该意义更常用的是fool,这也容易造成一定的理解偏颇。 在《疯狂史》中,福柯认为疯狂本有两种体验(或意义),即批判的和悲剧的。前者是可以被安全接纳的批判对象,后者则体现了不可掌控的世界的神秘力量。只是随着理性的得势,后者逐渐隐退,只在后来尼采、荷尔德林、阿尔托等人的作品中偶有体现,前者则成为疯狂几乎唯一的面貌,并在复杂多变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被化约为病理现象,使得疯狂彻底沦为可被操控的对象。在笔者看来,这似乎暗合法语的两层意涵——愚可以对应批判的意义,疯则对应悲剧的。在某种意义上,疯狂史研究或许就是展现在理性作用下,疯如何被愚取代的历史。 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疯狂被视为一种客观的病理现象,属于精神医学的范畴,疯人主要被当作可以治疗的病人,这几乎是天经地义的常识。在《疯狂史》中,福柯却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是一种对疯狂真相的压制。疯狂成为医学对象,是一个怎样的过程?福柯着力考察了欧洲大陆约十六至十九世纪的疯狂认知和疯人境遇,令人信服地宣称,疯狂的历史并不是理性引导下、病理真相从蒙昧到明晰的连续进步史,而是更为复杂的断裂流变史,病理学的疯狂并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人为的产物,它或许遮蔽了疯狂的真相。这可能是《疯狂史》最为知名和最具争议的学术结论。 暂时搁置《疯狂史》研究的种种历史纠葛不言,《疯狂史》的文本自身便是一座开放的迷宫,既有许多胜景,又留存许多未解之谜。而从《疯狂史》的文本中,至少可以见出福柯对时间的空间化处理,对非连续性、身体、人口概念的持续关注。这些重要的立场,既体现出福柯的反传统立场,又透射出他思想的来源,并在此后的著作中不断延续。这对理解和评价福柯思想的总体面貌和评判其历史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