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柯(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我们这期论坛的题目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再评价”,之所以叫“再评价”,是因为我们不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做专题讨论,而是希望立足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现状,来反观“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得失,以求对我们当下的研究有所启示。 新时期以来中国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研究有着很大的热情,这种引介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在不同的时段,中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有着不同的看法的。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学界是将“西马”作为一种新的视野来对待的。近些年,“西方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一种较为流行的理论。但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应保持警惕的观点也一直存在,不少学者都指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背离等方面的问题。 近些年,中国文艺理论界开始反思文艺理论研究的“西马化”倾向。在今天对“西马化”的反思有一个现实动因,就是我们在总结新时期30多年来学术史的时候发现,我们引介了那么多西方理论,但是如果追问一下,中国化的或者说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是什么?那么会发现情况不容乐观。我们今天应该有一个尺度或标准,去深入地看一下西方文艺理论究竟能对我们中国文论的建设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个尺度,我觉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尺度,比如说实践性强,比如说学理性更足,比如说更容易批评后工业社会的消费文化,等等,而应该立足我们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来对其进行反观。 我们首先请丁国旗老师做一个开场发言。(发言另发) 赵文(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我觉得“西方马克思主义”确实是一个比较成问题的概念,应该说这个词的发明是从梅洛—庞蒂开始的。当时,梅洛—庞蒂只是在他一部著作的前言中给出了一个相当临时的、不严格的界说,他把受卢卡奇的理论影响或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解释马克思话语的很多流派都纳入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中。而对梅洛—庞蒂及采用了这一提法的人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指“人道主义”、“主体主义”或“非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潜在传统。 我认为,使用“国外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更为合适,因为,自马克思理论话语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世界各个地区、各个领域都形成了流派众多的发展,在政治、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当中,都形成了很多不同的重要思想资源。但很难说这些资源都能被纳入到梅洛—庞蒂所规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