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才的创造:在有限的人类知性与无限的超越之间 在《判断力批判》第77节,康德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人类一般知性的直观知性,它以非推演性为其特征。康德认为,人类一般的知性具有推演性,它以感官经验事物及其经验直观为其演证来源,服膺于抽象的概念或“分析的普遍性”;而直观知性,其质料内容则由“综合的普遍性”而来,因此无需理智在个别与普遍之间进行专门联接。康德由此就将直观知性的无限性,与人类一般推演知性的有限性区别开来,并限制了理性的超验使用。 为什么要提出直观知性?因为直观知性可以以其范导性功能,将推演知性所分解的事物联接为一个有机整体。康德认为,我们不能将有机物视为单纯目的或最后目的,而只能将其视为自然目的,否则我们将不能把机械装置中的整体及部分关系,与有机物的整体及部分关系区别开来。后者的独特性在于,它难以根据独立存在的各部分的简单运动获得理解,而必须基于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整体的机能。因为在有机体中,“原因与结果互为自身”[1](P292)。直观知性在这里的作用正在于,它以其范导性理念与形而上学的优先性,将有机体的各部分联接为一个整体。 然而对于有限人类知性而言,有机体自组织的法则仍然神秘难测,就如天才作品的创作法则一样。人们惯于用机械决定论法则解释事物,用外在目的性解释事物存在根据,然而这对于有机体与天才创作而言,都于事无补。天才作品与有机体的类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展现了事物的自组织原则,都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互为因果关联,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将天才作品分解为各个部分予以单独理解。而天才作品的创作法也很难被我们有限的知性所完全理解。由此便产生了一个悖论:天才的理智最终仍然是人的有限知性而非无限的超越性,因而其作品中所展现的超越内容就非其有限的知性所能理解,既如此,天才作品是如何产生的呢?康德对此的解释是:天才的创作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不能用科学的步骤将其创作过程描述或表征出来”[1](P187)。假如天才能够洞悉其作品的内在理念,那么他就能绎出其作品的结构规则,明晓其创作的具体步骤与细节要求。但另一方面,天才的作品又有其有限性,它一旦完成,就立即成为具体作品,因而其创作法则就会或多或少地成为决定性规则,尽管其仍然葆有无限超越性的一面。换句话说,天才的创作法则虽然不能被公式化,天才的作品虽然是无意识的产物,但其作为天才判断力的产物,仍然是有意识的,因为天才可以判断其创作的成与败。 也就是说,正是判断力,在解决天才创造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悖论之间起了关键作用。何以如此?因为既然艺术创作的目的性、决定性规则及其杰出形象并不先于天才作品而存在,那么,那些曾经被奉为金科玉律的艺术创作规则,也就不外乎传达了艺术家认知机能的合目的性和谐。一个基于非决定性原则的天才的“洞见”,虽然不经由判断力,但却可以导致判断力的产生。这一点,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作了集中阐述:“假如将普通知性解释为一种给定规则的能力,那么判断力就是将特殊归摄于普遍之下的能力。”[2](P268)据此,天才作品的创造,就是天才基于自我认知的机能而精心安排艺术作品的细节并将其纳入合目的性之形式的进程。这也意味着,尽管康德认为天才的作品不能完全归于趣味,但天才创造却预设了趣味的存在。之所以如此,概由于趣味在康德美学中居于特殊地位:它可以判定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是否传达了一种合目的性的法则,并继而唤起观赏者的审美反应。因为根据康德,天才创造与平庸艺术家创作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仅仅基于趣味而创作,而前者则并不将自身的诸认知机能归入业已存在的经典艺术规则,而是将其归入自我认知机能的普遍法则之下,目的在于使自身的各项认知机能实现合目的性的和谐。这当然需要灵感与想象力的参与,需要一种知性直观或智的直觉的先验幻想的逻辑存在。 事实上,本文更倾向于认为,康德关于判断力问题的实践论理解,同样适合于对天才问题的分析。康德说:“尽管知性是一种由规则统摄的能力,判断力却是一种更为特殊的才能。一个医生、一个法官或一个政治家,可以在观念上很好地理解病理学的、法学的或者政治学的规则,但是,由于在判断力方面的欠缺,他在具体应用这些规则,或者在确定一些特殊事例是否能归摄于它们之下时,常会犯错误。更进一步,他由于未能在判断力方面受到具体的、范例的抑或实践的足够训练而裹足不前。”[2](P268)而天才的判断力,虽然仍具有抽象的规定性法则意涵,但却必须经由实践的训练与足够的学习而得以纯化与提升。这也就是何以康德要将趣味的习练作为合目的性的天才判断力导向的基本原因。换句话说,除非天才在自然合目的性的基本原则的指引下,对其业已存在的创造性才能加以训练与学习,否则,其灵感与创造性才能就极易走向衰竭。 由此可见,康德在天才问题上实际留有双重通道,亦即经验的艺术实践与超越的自由创造。前者遵循知性认识的一般规则,因而是有限的人类活动;后者则超越一切已有的定则,在艺术家认知机能的和谐形式引导与灵感激发下,实现无限的自由创造。 但依然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既然天才的创造暗示了自然的超感官基质的存在,天才作品表征了将特殊规则归于普遍法则之下的认知机能,那么,不同天才的不同艺术创造,又如何保证其可以传达不同的艺术理念而不至于雷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