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王维玄佛结合的人生哲学及与艺术的关系(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钱志熙 参加讨论

    王维“精禅理”(苑咸《答诗》),他关于自己求佛法的自述,不一而足。他一直希望摆脱世累,专心学佛。其《偶然作》中说羁身宦途,世网婴身,皆因家贫禄薄,妹欲嫁,弟未娶之故。诗篇最后自述高举远蹈、寻仙耽禅之想云:
    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23)
    除爱染,习禅寂是其佛学的主题。他习禅的要义,则在于修“无生法”。《哭殷遥》诗悼念忘友殷遥,开篇即言“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又说到“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劝君苦不早,令君无所成”。(24)不仅以无生之义来理解好友之死,并且深以亡友未得无生法而遽逝为憾。所以,储光羲在《同王十三哭殷遥》诗中也说“故人王夫子,静念无生篇”(25)。又其《秋夜独坐》中说“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26)。是说老之将至,仙丹难成。只有学习禅宗的无生法忍,才是唯一可行的。又《游感化寺》:“誓陪青梵末,端坐学无生。”(27)由此看来,他的奉佛习禅,是以无生法为纲领的。陶渊明写作《形影神诗》,以神辨自然的思想来祛惜生之惑。王维则主要是用佛教的“无生法”来解脱生死之忧,这是王维修习佛学的最基本的动机之中。在当时的僧俗中,他的修习“无生之学”应该是很出名的,所以殷遥向他问无生之义。
    无生法的基本教义,在于色空本义,悟彻生命的究竟为一四大和合而成的暂时之体,并且处在无常住的变化之中,所以要破除我执,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王维的《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就是他对无生学的基本表述:
    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体咎。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即病即实相,趋空定狂走。无有一法真,无有一法垢。居士素通达,随宜善抖擞。床上无毡卧,镉中有粥否。斋时不乞食,定应空漱口。聊持数斗米,且救浮生取。(《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28)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胡生但高枕,寂寞与谁邻。战胜不谋食,理齐甘负薪。予若未始异,讵论疏与亲。
    浮空徒漫漫,泛有定悠悠。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舟。讵舍贫病域,不疲生死流。无烦君喻马,任以我为牛。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何津不鼓棹,何路不摧輈。念此闻思者,胡为多阻修。空虚花聚散,烦恼树稀稠。灭相成无记,生心坐有求。降吴复归蜀,不到莫相尤。(《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29)
    这组诗的第一首,是说身体本为四大和合所聚,五蕴皆空,因此庄生不恶杨枝生肘,而维摩有示病之身,要在断其常见,能够即色悟空,因空见色。不垢不净,随宜抖擞。第二首是说偶起微尘之念,执着于有,便生我执,起人我生死之相。傥若悟得五阴皆空,则不知何处置我人之相矣!要在不碍于有,也不执于无,做到有无两遣,于声色缘会之中,即断其无明之常见,以得真如之道。第三首仍是此义,认为不执于空,也不执着于有。佛说的三乘,实本无乘。因此不舍贫病而悟法身,不疲生死而得涅槃。这就是王维向胡居士及“学人”们所阐说的无生法。其要旨在于有无两遣,即色即空,与他的玄学的和光同尘之旨是一致的。
    在王维的思想体系中,玄学与佛禅是作为其人生哲学而展开的。目的在于解决人生中的思想矛盾,并且为其现实行为找到一种哲学的解释。在他的思想与行为中,入世与出世两方面都是具备的。这与他的复杂的文化背景有关系。王维出身山东旧族,是南北朝以来士族文化传统的继承者。自北齐立文林馆,大收南北文学之士,山东士族文学大盛,而其推崇之文化,则为传自江左的士族风流。王维之所以身为北方士人而崇尚东晋南朝以来之江左文化,正是以此之故。所以盛唐诗人之崇尚江左风流者,实以王维为最突出的代表。其诗歌虽深受初唐以来的复古思想影响,但却并不批评齐梁陈之风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至于他的阶层的位置,则是无当世特权、由进士科进身的山东、江左的工文之士这一个群体。据陈寅恪氏之论,唐之立国,承周隋之旧,推行的是关中本位政策。自武后柄政,科举渐重,“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之科为全国干进竞趋之鹄的。当时山东、江左人民之中,有虽工于文,但以不预关中团体之故,致遭屏抑者,亦因此政治变革之机会,得以上升朝列”。此一政治变动趋势,至玄宗朝仍在延续。虽然陈氏又认为“关中本位政策”,至“玄宗之世,遂完全破坏无遗”。(30)但从历史脉络来看,王维正是属于得益武后以后崇文政策的,由科举进身的山东、江左人民中之“工于文”者之一。相对于关陇集团,他们是属于当世之无政治特权的寒素阶层。构成初盛唐之际文学复古之主体的,正是这一阶层。事实,六朝士族作为一个曾经的贵族阶级,至梁陈时代就已衰落,到盛唐时代更是已经成为历史。相反,那种曾经是属于贵族阶层的文化,到了这个时期,反而摆脱了阶层的束缚而独立,成为这个时期寒素阶层文人的一种文化选择。这种情况,我们在孟浩然、王维、李白这一批盛唐文人的身上可以看到。他们都在相当程度上继承了六朝风流。它的基本特征,正在于崇尚玄雅自然,宏奖风流,以辞章与艺术来进身仕途,显名当世。所以,盛唐寒素族文人,一方面提倡汉魏文学,同时也崇尚江左风流。即王维所说的“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
    王维与并时的其他寒素族文学家一样,在追崇玄雅、宏奖风流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烈的入世求功名、济世拯民的愿望,并且对现实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从左思、鲍照到陈子昂、李白这一寒素群体作为感激不平之士的特点。他的《寓言》两首,就是讽喻当世高门豪右,抒发寒士之不平,主题上与左思、鲍照的诗歌接近:
    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园。曲陌车骑盛,高堂珠翠繁。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尊。生死在八议,穷这由一言。须识苦寒士,莫矜狐白温。(31)
    这种诗,应该是他早年身名未达时的感慨之词。另一方面,在批评当世权贵阶层(这一点在李杜的文学中也反映出来)的同时,王维也表现出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愿望。这也是以文章、才行进身的科举之士的本等之愿。王维自己将此称为“济人”,他在《不遇咏》慨叹功名难就,但并不放弃“济人”的理想:“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32)这与李白《古风》咏鲁仲连,以及李商隐的《登安定城楼》“欲回天地入扁舟”一样,反映唐代受东晋以来玄学自然思想和隐逸风气影响的知识分子表达功名愿望的特殊方式。关于王维早年政治愿望和王维早年诗歌反映现实的问题,前辈学者如陈贻焮先生、入谷仙介先生等人已经做过比较深入的分析。(3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