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王维玄佛结合的人生哲学及与艺术的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钱志熙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王维具有多种身份角色和多个思想及艺术的层面,对此进行调谐与整合的主要是一种玄佛结合的人生哲学。这也是他所说的“道”的主要内容。从渊源来讲,这种人生哲学来自于东晋南北朝的士族文化传统,但在盛唐时代以王维为代表的寒素士人群体成为它的主要继承者。王维诗歌中表达了丰富的自然及自然与名教合一的玄学主题,并且常常与佛禅哲学结合。崇尚自然与证悟无生,是其在玄学与佛学方面的主要追求。王维对于世俗与现实,从早年的有所对抗到晚年的完全调和,正是其上述人生哲学调谐的结果。其思想特点更接近于谢灵运,而与陶渊明存在一些质的不同。王维的出处同归、色空无碍、名教即自然等思想,具有一种虚假性。王维的艺术境界也体现了与上述思想对应的多种层次。
    关 键 词:王维/玄学/佛学/诗学/艺术
    作者简介:钱志熙,男,浙江乐清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维作为盛唐正宗的代表性诗人,其思想与艺术都具有多个层面,甚至显示出复杂与矛盾的性质。但是从诗人自身的愿望来讲,他是力求将其思想与艺术中来自多个层面的内容统一起来的。这也是他在思想上努力追求,即有着自觉并持续终生的求道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他的身上,存在着艺术家、世俗官员、哲学家与佛教徒等多重角色。使这些角色得以统一,或者说对这些角色进行调谐与整合的基本的人生哲学,从思想分野来讲,主要是魏晋以来流行的玄学与齐梁以来尤其兴盛的佛学。对于王维与佛学的关系,尤其是初唐以来盛行的禅宗与王维思想及艺术的关系,向来为研究者所关注。但是学界在这个问题上的重点,在于热衷探讨王维与南宗禅的关系,并以此作为其山水诗与南宗画的哲学基础。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对王维贯穿终生的学佛行为的整体把握有所不足,对其学佛行为的两重背景即南朝以降士大夫耽佛的风气与初唐宫廷与贵族的佞佛风气,也缺乏阐述。至于王维与玄学的关系,则基本上没有被关注。这里的原因,一是因为玄学的兴盛是在魏晋时代,所以在讨论文学与玄学的关系的时候,也多局限在魏晋文学的研究中。二是因为王维所继承的是东晋以来玄学与佛学结合的传统。在这个传统中,玄学主题多融合在佛学之中。所以,南朝以降玄学内部的发展演变,并未得到认真的梳理。至于唐代的玄学与玄风,更是差不多完全被忽略了。但是,佛玄虽然合流,却并未合一。玄学的一些重要思想如自然观念及名教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并非佛教与佛学所能完全融吸的。玄学所派生的人生观及行为方式,更是长期地影响唐宋时代的文士。所以,单纯从佛学角度来研究王维的思想,玄学层面的内容会被遮蔽,并且对其艺术的哲学基础,也无法全面的把握。因此本文从玄佛结合的角度来剖析他的人生哲学及与艺术的关系。之所以用了人生哲学这样一个概念,是因为无论是佛学还是玄学,对于王维来说,都不是单纯的学术兴趣,而是作为人生哲学来展开的,即自觉的求道行为。王维通过对它们或综合或分析的多层的阐释,来解释其人生与艺术的多层面行为,调谐他人生的一些根本矛盾。比如说应真、求道与济世、适俗的矛盾,艺术与宗教的矛盾,等等。归根结柢,这些思想虽来自玄学与佛学,但所构成的却是王维自身的一种人生哲学。
    要比较整体地把握王维的哲学思想,“道”仍是一个不能略过的概念。向来在讨论文与道的关系方面,比较多地关注唐宋古文一派的文道观。其实在古代“道”是一个普遍性的概念,各家各派都用道来概括他们的基本思想。王维与唐代的古文运动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古文运动与复古诗学都是源于初唐的复古思想。王维的文章也多使用散体,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中唐古文诸家的先驱之一。但是整体上看,王维是不能被纳入唐代古文派的,他的文体出入骈散之际,其赋表碑铭之类的文章渊源于六朝,《山中与裴迪书》这样的适性小品也是南朝以来的文体,他在文章创作上没有明确的取法上古三代之文的宗旨。尤其重要的是,中唐古文派是以古文明古道,其古道是严格地属于儒家范畴的,古文运动实际上是归属于儒学复兴运动的。王维所理解、服膺、追求的道,虽然不能说没有孔孟之道的因素在里面,但主要根干却是属于佛教的,其中又兼融了六朝玄学的部分。所以,王维与中唐古文派在思想的分野上,是颇为不同的。王维所说的“道”主要是属于玄学与佛学方面的。从东晋以来,僧俗两界都用先秦以来一直在使用的“道”这个概念来指称佛教思想,六朝时期僧人也称“道人”①。王维将佛教称为“道”,并且明白地将自己的学佛行为称为“求道”: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余生幸可养。(《谒璿上人》)②
    中岁颇好道。(《终南别业》)③
    伏愿陛下中兴,逆贼殄灭。臣即出家修道,极其精勤,庶裨万一。(《谢除太子中允表》)④
    昔陷贼地,泣血自思。一日得见圣朝,即愿出家修道。(《责躬荐弟表》)⑤
    在王维的哲学中,“修道”与学佛常常是一致的。但他也常在一般的意义使用“道”这个词:
    道存终不忘,迹异难相遇。(《丁富田家有赠》)⑥
    理齐狎小隐,道胜宁外物。(《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并示舍弟缙》)⑦
    这里的道,主要是属于玄学一派的。他的集子里还有一首《赠高道弟耽归临淮作》,称高为“道弟”,可见为共同学道之人,即“道友”。王维所说的“道”,当然不限于佛教,而是包括他理解的一般的人生哲学的内容。“道”这个概念,所强调的是主体的行为意识,即“道”是人所体悟、践履之“道”。在中国古代,“道”更是一个自觉的主体所必须拥有的,“道”的追求是主体的需求。但具体表现的情况有所区别,有一部分文人,他们对道的理解侧重于现实生活本身,也就是将道理解为一种具体的人生道路,其所从事与关注的也是现实生活本身,包括个人生活的经营与忠君爱国之类的政治生活。在他们的思想中,对于形而上之道,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追求兴趣。但另一种文人,则对形而上的道有着浓厚的追求兴趣。这些文人往往受到道家、佛教及后来的理学、心学的影响。其间又有区别,一种是像陶渊明、苏轼这样的,在生活本身展开对道的直观的体悟,道与人生紧密交融;一种是像谢灵运、王维、黄庭坚那样,在特定的哲学范畴内对“道”进行思辨性的把握,以此来解释他们的人生行为与现实选择。后者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哲学家的人格,而其所成就的正是一种哲学的事业。王维是属于后者的,从本质上讲,他是一位哲学家。在他的整个事业中,求道显然是居于首要地位的。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在纷繁的现实生活中确立主体的地位。这是本文之所以首先强调王维思想中的“道”的概念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王维思想的多层面的内容,并揭示其佛玄结合的人生哲学的主体性。总之,“道”在王维的思想中,仍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王维的人生哲学是统一在“道”这个范畴之内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