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W. C. 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亚理斯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3]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6]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M].王逢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7]劳埃德·比彻尔.修辞情景[M]//肯尼斯·博克,等.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8]申丹,等.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0]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1]苏珊·S. 兰瑟.虚构的权威[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本雅明.讲故事的人[M]//阿伦特.启迪:本雅明文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13]韦恩·C. 布斯.隐含作者的复活:为何要操心?[M]//James Phelan, Peter J. Rabinowitz. 当代叙事理论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4]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M].陈慧,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15]班固.汉书·艺文志[M]//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16]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7]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8]孔颖达.左传春秋正义:卷四十四[M]//十三经注疏.阮元,校刻.北京:中华书局,198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