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相和歌表演程式演进考论(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京)2014年第 newdu 参加讨论

    四 大曲的特质及其表演程式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序云:“又大曲十五曲,沈约并列于瑟调。今依张永《元嘉正声技录》分于诸调,又别叙大曲于其后。唯《满歌行》一曲,诸调不载,故附见于大曲之下。”(30)据此,《张录》肯定是将《满歌行》置于大曲名下的,故《满歌行》在刘宋元嘉年间一定是付诸表演的。大曲年代问题及特征,学术界讨论颇多(31)。我认为应考虑到大曲从魏晋至刘宋皆有演出的事实,泛称之为中古大曲(32)。但那时未能提出大曲在刘宋演出的有力证据,今为补论如上。
    关于大曲的表演程式,《古今乐录》曰:“诸调曲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艳、有趋、有乱。辞者其歌诗也,声者若羊吾夷伊那何之类也,艳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33)《古今乐录》曰:“凡诸大曲竟,《黄老弹》独出舞,无辞。”(34)杨荫浏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析大曲特点说:
    《黄老弹》为用琴、筝、笙、筑乐器演奏的“但曲”之一;这里为了区别有辞、无辞,而说“黄老弹,独出舞,无辞”,可见其前的《大曲》是有舞又有辞的。
    《相和歌》在发展的过程中间,除了在器乐伴奏形式上有所发展以外,在曲式上也有新的发展。这就是大曲的曲式。《大曲》除了像一般歌曲,有着多节歌词,可以用同一个曲调反复歌唱以外,它在每次歌唱之后,又加上了不唱的“解”;有时又加进了华丽而宛转的抒情部分,叫做“艳”;又加进了紧张的快速部分,叫做“趋”;有时也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已有的曲式,在末尾用一个带有结束性的“乱”。并不是每一《大曲》都用到艳和趋,但在用到艳和趋的时候,艳大多时候是用在一曲开始,偶然也有用在一曲中间的;趋常用在一曲的末尾,而毫无例外。从现存的《大曲》歌辞中,可以看出艳和趋在《大曲》中的前后位置;从歌辞内容,也可以看出,艳往往是抒情比较宛转的部分,趋往往是感情比较紧张的部分。(35)
    杨荫浏又结合《宋书·乐志三》和《乐府诗集》的大曲十五曲曲辞记载,指出“最为完备的《大曲》曲式,可分成三个部分”:
    1.前段为“艳”,一般在曲前;有时在中间;音乐婉转抒情,舞姿优美。
    2.中段为主体,包括多节歌曲,每节歌曲后加“解”。歌曲部分偏重抒情,“解”的部分偏重力度;歌曲比较缓慢,“解”比较快速;两者轮流相间,造成一慢一快、一文一武,反复对比的艺术效果;可能舞蹈的缓、急、软、健,也与之相称。
    3.末段可用“趋”;感情内容比较紧张;用较快的歌曲配合较快的舞步。(36)
    关于大曲是歌乐舞有机结合的表演,以及大曲艳、曲、趋、乱的声情等问题,杨荫浏的意见都是极重要的。但上引“并不是每一大曲都用到艳和趋,但在用到艳和趋的时候,艳大多时候是用在一曲开始,偶然也有用在一曲中间”的说法、大曲相对之前其他形式相和曲“除了在器乐伴奏形式上有所发展以外,在曲式上也有新的发展”的简单进化的提法,可能未必与历史完全相符。以下从大曲的名义,大曲与相和、平调、清调、瑟调诸曲表演程式的关系,大曲曲辞记载与大曲曲式的关系,何以大曲多为瑟调,大曲与楚调的关系为次,谈谈本文对大曲问题的肤浅认识。
    讨论魏晋南朝时期的大曲,学者常常受到后来唐代大曲体制的影响,而以唐大曲来逆推魏晋南朝大曲的状况。魏晋南朝大曲的名义,王国维《唐宋大曲考》云:“以曲之前后,又有艳,有趋,有乱,故曰大曲。……大曲之名,自沈约至于两宋,皆以遍数多者为大曲。虽渊源不同,其义固未尝有异也。”又分析《唐六典》卷一四《协律郎》注“太乐署掌教……清乐,大曲六十日,大文曲三十日,小曲十日;燕乐,西凉、龟兹、安国、天竺、疏勒、高昌大曲各三十日,次曲各二十日,小曲各十日”云:“清乐大曲当与《宋书·乐志》所载者略同。”(37)以上王国维对唐之前大曲的看法,显然是以唐大曲为标准来逆推而得出的认识。他说沈约至两宋“皆以遍数多者为大曲。虽渊源不同,其义固未尝有异也”、“清乐大曲当与《宋书·乐志》所载者略同”,都是不确切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唐大曲相对应的有次曲、小曲,但却没有任何资料显示,魏晋南朝大曲也存在相对应的所谓“次曲”、“小曲”。我认为,王国维“以曲之前后,又有艳,有趋,有乱,故曰大曲”的说法并不错,魏晋南朝大曲的确是一支乐曲加上艳、趋、乱之后形成的;但是,魏晋南朝大曲绝非多支“次曲”或“小曲”联合构成,也不可能被分割或简化为“小曲”。因此,魏晋南朝大曲与唐宋大曲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二者不可能“未尝有异”。
    一个简单明了的事实是,在《古今乐录》介绍大曲的一段话——“诸调曲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艳、有趋、有乱。辞者其歌诗也,声者若羊吾夷伊那何之类也,艳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的语境当中,大曲的“曲”就是“诸调曲皆有辞、有声”、“艳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所涉之“曲”,将“有辞、有声”的“诸调曲”扩而大之,在曲前增加艳,在曲后增加趋与乱,便成了大曲。因而,大曲的“曲”所指只能是单支“有辞、有声”的歌曲。当然,弄清魏晋南朝大曲的内涵,必须将其放在汉魏晋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环境当中进行考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