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诗歌长题和题序在唐宋间的变化——以杜甫、白居易、苏轼为中心(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海学刊》(南京)2014年 newdu 参加讨论

    《李宪仲哀词叙》除了哀悼亡友李惇之外,更主要的意图是通过此序对亡友之子李廌提供某些现实的援助,有扶困济贫、嘉表后进之意。《赠章默叙》讲述弃家求道的章默居士因贫不能举亲之丧,苏轼一方面哀其志、少助之,另一方面作诗相赠,使之获得更多的援助。从前序的“既又作诗以告知君与廌者,庶几皆有以助之”和后序的“为诗以赠其行,庶几有哀之者”这两处几乎一致的用辞可见,苏轼已经有意识地利用其在文坛上的影响力,使诗歌在传播过程中对现实人事起到一定干预的作用。与白居易《新乐府》等相比,苏轼这类题序的政治功能减弱了,而人情意味更浓了。
    除了干预现实之外,中唐以来诗歌题序的主要内容如长题一般,多叙述日常生活中的个人经历。以白居易为例,除了《新乐府》、《禽虫十二章》的大小序之外,其他题序的内容多叙述自己悠游闲适的生活体验或偶合无常的人生感触。与长题相比,题序的篇幅更为自由宽松,更有利于表达创作主体对事件的完整表述。他常在多达百字、数百字的篇幅中,委曲详尽地介绍创作的来龙去脉,婉转细腻地抒写主体的心境感受,不仅为正文提供广阔细致的背景,也是一篇篇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文章。如《和答诗十首序》共582字,以时间为线索,完整地描述与元稹两度和诗之前后始终,婉转蕴藉,感情真挚,是一篇摹情记事细腻真切的散文珍品。又如,大和三年(829),58岁时在洛阳所作的《池上篇序》,此文共539字,结构分明,层次错落,详细地介绍白氏乐天叟在履道里的官邸位置、结构特点以及池边风景,最后以优美细腻的笔致描摹悠然自得的池边生活。翔实的描述清晰地展现乐天在东都洛阳的居处环境,情景交融的抒情笔法亦流露出他晚年半官半隐的闲适心境。
    苏轼的题序接续了白居易描摹个人生活经历的倾向,形成了以记录宦游见闻以及描述梦中奇境为特色的两大主题。根据王水照先生的概括,苏轼一生经历了“在朝—外任—贬居”的两次大循环。(14)其大起大落、屡起屡落的不平凡经历,使其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从而也将关注生活的视角从士大夫狭窄的庙宇楼阁转向极为广阔的社会领域。他频繁地以题序或是介绍沿途的自然景观,或是考察旅程中的名胜古迹,或是记录当时听闻的奇人异事,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千奇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卷,如:位于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从齐历唐至宋几经乱废而绵延不息的净居寺(《游净居寺叙》);精于医术,又擅长接花艺果的处士王复(《种德亭叙》);阳狂污垢,寒暑不能寝的张先生(《张先生序》);常戴三朵花,能作诗,又能自为写真的“三朵花”(《三朵花叙》);在惠州,可以上树采摘荔枝的奇猿(《食荔枝二首引》);在海南,三度飞来探视诗人的五色雀(《五色雀引》)等等。苏轼有意识地强调这些题序内容的真实性,对于亲身经历之事,他往往给出准确的时间和详细的地点,而从他者间接获得的听闻则多缀以“旧闻”、“旧说”、“熙宁中”、“元祐中”等字眼表明传闻来之有据。
    在向外扩展的同时,苏轼也将题序的内容转向描写极为隐秘的私人空间,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纪梦诗的题序。他为数不少的纪梦诗几乎都以“题引”、“题叙”的方式向读者介绍梦中场景,如《石芝引》:
    元丰三年五月十一日癸酉,夜梦游何人家。开堂西门,有小园、古井。井上皆苍石。石上紫藤如龙蛇,枝叶如赤箭。主人言,此石芝也。余率尔折食一枝,众皆惊笑。其味如鸡苏而甘,明日作此诗。
    此序记述了元丰三年(1080)五月十一日的一场夜梦。作者既清晰地还原了梦中所见所闻所食诸事,又真实地再现梦中人些许迷蒙与奇异的感受。从内容表达准确的角度来看,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梦”这一最为私密且朦胧的个体经验,不免受到极大的限制。题序的引入无疑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困境,以散文的笔法记录梦境,不仅为诗歌本文提供真实完整的创作背景,其本身亦是一篇真切生动的纪梦文。
    纪录广阔多元的社会生活画卷与描摹极为隐秘的个人体验,这两类相反相成的题序在苏轼身上富有典型意义,它既是作者非凡的人生阅历在诗歌形式上的直接反映,又流露出他本人猎奇的个性以及重视实录的创作原则。从整个时代背景来看,记录日常生活题序的大量涌现,也与唐宋以来士人生活不断世俗化的倾向有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