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诗歌长题和题序在唐宋间的变化——以杜甫、白居易、苏轼为中心(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海学刊》(南京)2014年 newdu 参加讨论

    干预现实与记录生活的题序
    诗歌的题序是古代“序体”文学中特殊的一类,主要源于《毛诗》大小序的传统⑩。《毛诗》有大序和小序,大序总说诗歌理论,小序则在每篇之前阐释各篇旨意,具有干预现实的政治意味。唐前,陶渊明已开始效仿《诗》小序的形式,如《停云序》:“停云,思亲友也。”初盛唐诗中的题序并不多见,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王维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题中的秘书晁监是指当时在唐朝为官的日本国遣唐使晁衡(日名阿倍仲麻吕)。天宝十二载(753),值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藤原清回国之际,玄宗命晁衡为回访日本的使者,并为之举办盛大的送别仪式。王维此诗即因此而作。在篇幅上,此序文共545字,远远多于正文的字数(60字)。在内容方面,序文浓墨重笔铺叙送别场面,运用富丽的藻饰和工整的典故,宣扬华夏声威、敦睦两国友好,与诗句的惜别之情互相补充。王维这篇序文对后来的此类题材有着直接的影响,如元和元年(806)朱千乘的《送日本国三藏空海上人朝宗我唐兼贡方物而归海东诗序》,从体式到叙述笔法都有模仿王维的痕迹。王、朱巧妙地运用送别诗并序的方式,来表现这一特殊的送别场景,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散文珍品。但亦受此场合的限制,此类题序在唐诗中少之又少。
    自杜甫以后至宋代,题序的数量逐渐增多。据统计,杜甫有六首,白居易有三十一首,苏轼则有一百一十八首之多。在内容上,这些诗歌的题序一方面接续了《毛诗序》干预现实的传统,另一方面则以极大的热情将大量生活题材摄入笔端。
    安史之乱以后,广大地主士大夫出于干预政治、复兴唐王朝的使命,在诗坛上兴起一股模仿《毛诗序》的现实主义创作热潮,题序成为诗人介绍时事背景的有利形式。如元结《舂陵行序》:
    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以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于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
    此序文可分为三个层面。首先,作者实录了到道州任后所见之情状与面临的矛盾:一方面,战乱使民生凋敝,人口剧减,人民不堪赋税;另一方面,朝廷征敛紧急,到官未十五日,征敛符牒就有二百余封,长官若不能按期交纳,将被治罪。其次,作者表达了面对这一形势所持的态度,即守官安民,不惧罹罪。最后,解释诗名由来及作诗意图。这是一篇政治讽谕诗,题序的内容、结构与诗歌正文基本相同,作者此举意在强调其讽谕旨意,起到“以达下情”的创作目的。
    大历二年(767)杜甫在夔州,读了元结的这首《舂陵行》和另外一首《贼退后示官吏》颇有感触,写下了《同元使君〈舂陵行〉》一诗,并效仿元结的题序介绍创作背景及旨意:
    览道州元使君结《舂陵行》兼《贼退后示官吏》二首,志之曰:当天子分忧之地,效汉官良吏之目。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一作少)安可待矣。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感而有诗,增诸卷轴。简知我者,不必寄元。
    杜甫在序中高度赞扬了元结的为政之道,认为《舂陵行》等诗继承了《诗经》的美刺比兴和“主文而谲谏”(《毛诗序》)的传统。从此文亦不难看出,杜甫意在借元结其人其诗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富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随后的白居易沿着元结、杜甫等人的创作倾向,写了《新乐府》五十篇。这组乐府诗有大、小序,大序总说诗歌理论和讽谕目的,小序则“一吟悲一事”,点名每篇旨意,如《卖炭翁》小序:“《卖炭翁》,苦宫市也。”从体制到创作旨意,《新乐府》自觉而全面地继承《毛诗序》干预现实的传统。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对此有十分精辟的分析:“乐天《新乐府》五十首,有总序,即摩《毛诗》之大序。每篇有一序,即仿《毛诗》之小序。又取每篇首句为其题目,即效《关雎》为篇名之例。全体结构,无异古经。质而言之,乃一部唐代《诗经》……”(11)白诗中与《新乐府》一脉相承的还有较少被读者注意的《禽虫十二章》。这组诗歌亦有大序和小序,大序总说比兴托讽的创作目的,小序则指明每篇的讽谕之旨。据谢思炜分析“这组诗以禽虫为寓言,各有所寓,大多指向险恶政局和人生偶然无定的感慨”(12)。
    进入北宋,随着大一统意识的加强,这类直接批判时政、干预现实的诗序多少显得不合时宜,但是不忘现实关怀的文人也偶尔利用这一形式对某些问题提出劝诫,如苏轼《和陶劝农六首引》(13):“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所产秔稌,不足于食。乃以薯芋杂米作粥糜以取饱。余既哀之,乃和渊明《劝农》诗,以告其有知者。”题引中说明海南当时农业发展情况,富有针对性,为这组劝农诗增添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此外,苏诗中有一类干预现实的题序十分有特色,如下两序:
    同年友李君讳惇,字宪仲,贤而有文,不幸早逝。轼不及与之游也,而识其子廌有年矣。廌自阳翟见余于南京,泣曰:吾祖母边,母马,前母张与君之丧,皆未葬,贫不敢以饥寒为戚,顾四丧未举,死不瞑目矣。适会故人梁先吉老闻余当归耕阳羡,以绢十匹丝百两为赆,辞之不可。乃以遗廌曰:此亦仁人之馈也。既又作诗以告知君与廌者,庶几皆有以助之。廌年二十五,其文晔然,气节不凡,此岂终穷者哉。(《李宪仲哀词叙》)
    章默居士,字志明。生公侯家,才性高爽,弃家求道,不蓄妻子,与世无累,而父母与兄之丧,贫不能举,以是眷眷世间,不能无求于人。余深哀其志,既有以少助之,又取其言为诗以赠其行,庶几有哀之者。(《赠章默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