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魏晋诗歌中的“比目鱼”意象(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 newdu 参加讨论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比目鱼”意象有进一步的解释,《史记·封禅书》载:
    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注引《集解》韦昭曰:“各有一目,不比不行,其名曰鲽。”《索隐》鲽音答。郭璞云:“如牛脾,身薄,细鳞,紫黑色,只一眼,两片合乃得行,今江东呼为王余,亦曰版鱼。”(17)
    又据《史记·司马相如传》中的《上林赋》载:
    “鰅鳙鰬魠,禺禺鱋魶。”注引《集解》徐广曰:“禺禺,鱼牛也。鱋,一作‘魼’,音榻。魶音纳,一作‘鳎’。”骃案:《汉书音义》曰“魼,比目鱼也。魶,鳀鱼”。(18)
    因为“鱼鸟对举”的意象本身就有君臣之道的寓意,在齐桓公举行政治祭祀的过程中,比目鱼与比翼鸟同时作为封禅过程中的图腾神兽被齐桓公所召唤,即鱼鸟中的“圣人”比目鱼和比翼鸟都能感受到齐桓公的征召,其他的动物至少有一半归于齐桓公的王者之德的保护之下。虽然文中比翼鸟所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原因暂不得而知,但是郭璞也指出:“比目鱼”又叫“版鱼”,今江东呼为“王余”,左思的《吴都赋》中载:“双则比目,片则王余。”(19)虽然古人对比目鱼的行动方式有所误解,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比目鱼”和“比翼鸟”用来比喻圣人级别的人才隐语模式得以确立。
    在东汉时期的文献记载中,“比目鱼”意象也有所拓展。如班超的《两都赋》载:
    鸟群翔,鱼窥渊。招白鹇,下双鹄。揄文竿,出比目。(20)
    上文又是一组“鱼鸟对举”的排比对举。“双鹄”是两只鸟,在古人眼中比目鱼也必须是两条鱼同时出现才能行进,因此是两两相对。又如《后汉书·边让传》载:
    于是音气发于丝竹兮,飞响轶于云中。比目应节而双跃兮,孤雌感声而呜雄。美繁手之轻妙兮,嘉新声之弥隆。(21)
    文中“比目”指比目鱼,“孤雌”指孤单的雌鸟。此处较《两都赋》,物象的对举更加精炼。“比目”与“孤雌”不仅是鱼鸟对举,更是“双”与“单”的对比。“孤雌鸣雄”相对“比目双跃”甚为凄凉,凸显“比目”是雌雄合体,更显比目鱼作为爱情中“永世不分离”的美好意象特征存在。又如《后汉书·孝安帝纪》:
    “乙酉,罢鱼龙曼延百戏。”注引《汉官典职》曰:“作九宾乐。舍利之兽从西方来,戏于庭,入前殿,激水化成比目鱼,嗽水作雾,化成黄龙,长八丈,出水遨戏于庭,炫耀日光。”曼延者,兽名也。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曼延。”音以战反。(22)
    《汉官典职》全称《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是东汉蔡质所书官制史籍,张衡和蔡质的说法可以作为东汉时人对比目鱼的印象,此时比目鱼以为“鱼龙”的形象而存在。自古以来,“龙”的形象都是王者至尊的代表,那么“鱼龙”的称呼与前代“鱼王”的称呼并无二致。而“舍利之兽从西方来”与齐桓公招四方神兽来朝拜的王者之德的文学表达模式大同小异。另外据《宋书·符瑞志》中载:“比目鱼,王者德及幽隐则见。”由此明确指出了“比目鱼”是作为王者德行的实施的高端意象而体现。
    三、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比目鱼”意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社会大动荡时期,政权的不断更迭、社会人口的大规模迁移、生离死别的情景几乎天天上演。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在这个历史时期更显珍贵。据笔者目前查阅的资料发现,共有五首诗歌提及“比目鱼”这一意象,且这些诗歌皆来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包括: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
    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徐干《室思诗》之五)
    离别自古有,人非比目鱼。君子不怀土,岂更得安居。
    四海皆兄弟,何患无彼姝。严穴隐传说,空谷纳白驹。
    方各以类聚,物亦以群殊。所在有智贤,何忧不此如。
    所贵身名存,功烈在简书。岁时易过历,日月忽其除。
    勖哉乎嵇生,敬德在慎躯。(郭遐周《赠嵇康诗三首》之三)
    我所思兮在瀛州,愿为双鹄戏中流。牵牛织女期在秋,山高水深路无由,愍余不遘婴殷忧。佳人贻我明月珠,何以要之比目鱼。海广无舟怅劳劬,寄言飞龙天马驹。风起云披飞龙逝,惊波滔天马不厉,何为多念心忧世。(傅玄《拟四愁诗》之一)
    我所思兮在珠崖,愿为比翼浮清池。刚柔合德配二仪,形影一绝长别离,愍余不遘情如携。佳人贻我兰蕙草,何以要之同心鸟。火热水深忧盈抱,申以琬琰夜光宝。卞和既没玉不察,存若流光忽电灭,何为多念独郁结。(傅玄《拟四愁诗》之二)
    虎啸谷风起,龙跃景云浮。同声好相应,同气自相求。
    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
    衣用双丝绢,寝共无缝裯。居愿接膝坐,行愿携手趋。
    子静我不动,子游我无留。齐彼同心鸟,譬此比目鱼。
    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牢。但愿长无别,合形作一躯。
    生为并身物,死为同棺灰。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俦。(杨方《合欢诗五首》之一)
    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南朝民歌《三洲歌》之二)
    在杨方和傅玄的诗歌中,“比目鱼”与“同心鸟”对比,虽然仍旧是鱼鸟对举,但是与“比目鱼”相对的不是“比翼鸟”而变成“同心鸟”。后者主要强调的是“同心”,因为“同心”一般与“离愁”相对比,进而说明在动荡时代“比目鱼”所代表的情感聚合意象更加难能可贵。故杨方提出“齐彼同心鸟,譬此比目鱼”,运用双重比喻来加重感情,表现出对家庭团聚的向往、对中原故土的归依之情。而傅玄两首诗互相对应,以比目鱼与同心鸟并立,更是说明了无论是家庭团聚,还是完成君臣之道的尽忠本分,都反映了上层文人内心的基本诉求与情感表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