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启蒙的艰巨性与言说的多向度——《狂人日记》的叙事策略研究(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鲁迅研究月刊 王雨海 参加讨论

    
    在叙事体裁上,《狂人日记》采用了13则日记展示了狂人生病中的生活和情感片断。同一般的日记不同的是它没有具体的时间标记,日记之间也没有明确的逻辑联系,具有一种杂乱感。鲁迅采用日记体来写作他第一篇白话小说,可能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鲁迅在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写日记,从现在保存的日记来看,从1912年直到他去世,每天都有记录,主要记录自己的生活琐事、人员往来和书信往来及购物明细账。对日记的偏爱应该是他在第一篇白话小说中使用日记体的原因之一。
    二是他受果戈理同名小说的启发。在这里我们可以作些简单的比较:果戈理的《狂人日记》(1835)描写九等文官波普里希金妄想追求司长的女儿,得了精神病,被关进疯人院的故事。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分得病前和得病后两个部分,鲁迅也是把狂人的生活分成病后和病前两个部分,只是在文本次序上做了相反的安排。无论是写病前还是写病后,两人都是尽量按照人物的身份来写人的心理。果戈理在写狂人日常的生活,也有合乎生活常理的,如:路上看见司长的女儿,便想入非非,司长的女儿对他一笑,他又想入非非。他追求司长的女儿被拒、被骂,在同人不能沟通的时候,他想到了通过狗来了解司长女儿的情况,结果了解到司长想把女儿嫁给将军,狂人哀叹自己为什么不是伯爵或将军。他由报上的新闻,想象自己是西班牙新国王。然后发疯了。这是符合一个身份卑微、渴望爱情生活而又不能的人的心理。狂人发疯之后,是按照自己设定的西班牙国王去想象和思考的,作者的描写也是合情合理:他想着俄国皇帝的接见,把制服改成王服,对没有被接见感到不满,在疯人院被揍认为是被宰相打了,幻想有一辆飞快的三驾马车,带他离开西班牙,返回俄罗斯。这些符合疯子的身份和生活实际。另外,两人都用“救救孩子”做作品的结尾。(果戈理的是“妈妈呀,快来救救你可怜的孩子吧!”)
    但鲁迅显然注意了作品中狂人这一人物的心理和精神特点,对日记的运用同果戈理有着很大的不同。果戈理的这篇小说从逻辑上看,有些文不对题,因为他作品的前半部分不是狂人日记,而是一个正常人的日记,前半部分时间是清晰的,狂人的生活也是正常的,真正的狂人日记在作品中占有很少的部分,作者的意图可能是揭示一个正常人怎样在俄罗斯专制社会下变疯的过程,合理的题目应该是《一个走向疯狂的人的日记》,由于这个狂人一直没有病愈,他最终成了一个狂人,作者把他的日记统称为狂人日记,也算勉强可以说得过去。同果戈理相比,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名实相符的,写的是真正狂人的日记。由于是狂人,所以也就不可能象正常人那样记日记,有完整清晰的时间。鲁迅写了狂人的病愈,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但他似乎没有记日记,这些同果戈理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不管怎样,果戈理对鲁迅的启发和影响是不容否定的。
    三是鲁迅采用日记体同他的创作视角有很大的关系。鲁迅的创作视角不是所谓现实主义作品的外视角,而是一种内视角,即通过自我的感触与体悟来透视社会和人生,以便更好地捕捉到人们的心灵世界,真正揭开人们精神世界的各种丑恶与蜕变。日记本身就具有自我性、内在性和隐秘性,这样的选择,使鲁迅的创作视角同日记体的特性达到了一致性。
    四是鲁迅表达多种思想倾向的需要。鲁迅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对中国社会的多种存在境遇有深刻的了解与感受,对中国社会的多种思想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对中国社会的出路和中国知识分子本身的问题也有很多的困惑,如果在一个人物性格鲜明、主题统一、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的小说中去表现的话,难以达到具有开放性、随意性特点的日记体所能够达到的效果。在日记中,可以不受逻辑的限制,也不必有严密的推理,更不用去追求完整性和统一性,随想随记,随记随想,可以深思,也可以顿悟,或者详记,或者略写,任作家自由安排,不受任何限制。
    五是鲁迅有意采用中国小说中没有的体裁形式,以达到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建立新小说形式的目的。中国古代的小说分为章回体和传记体。短篇小说多采用传记体,基本上按照某人、某地、某事的模式叙述一个人的完整一生,故事有头有尾,结构清晰完整,逻辑连接顺理成章,而鲁迅的日记体完全打破了这种写作方式,具有明显的片断化、零散化、非逻辑性和随意性等特点,用这种方式来写小说,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创作上的最新尝试,鲁迅试图用一种体裁上的创新来表达新的思维和新的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